新闻中心

金其炳、金芝堂、金荣水,越剧三祖师有了铜像!

2019-12-21 14:49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今天,嵊州市甘霖镇马塘村举行金其炳、金芝堂、金荣水铜像落成仪式。



12月21日是越剧前辈金荣水诞辰140周年纪念日,三座铜像的落成,将深入推进越剧文化生态区建设,进一步激发越剧发展力,扩大越剧之乡影响力,好给越剧寻根和文化旅游增加一处新的景点。





(像雕塑者蔡国平敬献花蓝)

据了解,金其炳、金芝堂、金荣水都是甘霖镇马塘村人是早期越剧落地唱书的祖师爷,为三人塑铜像在嵊州市是首次。值得一提的是,金荣水别名矮尼姑,是中国女子越剧的创始人之一,并为以后衍变成越剧奠定了基础。



金荣水生平故事

金荣水别名矮尼姑,是是中国女子越剧的创始人之一。

(1)艺人生平

金初识文字,爱好看传书、唱本,更爱文化娱乐。10多岁时,拜金水清为师学唱"落地唱书",随师演唱于杭嘉湖和苏州地区。1906年小歌班诞生初,与卫梅朵组班,工大面,演于嵊县、新昌等地。1923年受聘开办越剧史上第一副女班,负责招收学徒,担任主教师傅。他后又执教了"新新凤舞台"、"越新舞台"、"阳春舞台",培育了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沈兴妹;时髦牌(李艳芳)、魏素云、叶彩金、袁金仙、喻汉香、王杏花、金香凤、邢竹琴、沈妙凤、尹树春、吴梅珍、王笑笑、丁兆丰等大批名伶。他还担任群英舞台、高升舞台、东安舞台和"丹桂剧团"等戏班的后期教学和排练老戏任务。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张湘卿、商芳臣、徐玉兰等都受其教诲。他的男班高足有金锡芳、张惠千、金瑞苗、裘星海、张春生等名伶。被称为"教戏笃牌"(教戏师傅中第一块牌子)。金荣水实是越剧一代宗师。金为人朴实正派,一生闯荡江湖,生活在灯红酒绿的"梨园世界"一尘不染。不吸烟,不喝酒,不收人礼品,更不阿谀他人。常教艺徒说:我们虽是唱戏的,但不是讨饭的。不要他人物,不拿黑心钱,不可吃白食。可知吃了嘴软、拿了手短,人格一定要自重。谆谆教导艺徒,被艺徒们称为"我们的好矮师傅"。1947年,金荣水因年高体弱,辞去丹桂剧团老戏师傅之职离沪返家。1957年10月7日久病不愈,离开人世。

(2)艺术成就

他传奇故事掌握得多,精通各种唱书调,"赋子"、"肉子"、"引子"均有丰富积累,因而就致力于打"路头戏"提纲本。其首创的"一双二玉二七"。1917年小歌班首闯上海,他担当近似导演的"派场师傅"。在后台厢房派场讲戏,戏路清晰;在演出中处理差错,应付事故,办法多,解决好,无人能及,被誉为"厢房老虎"(后台之魁)。

1923年受聘开办越剧史上第一副女班,负责招收学徒,担任主教师傅。面对20多名十岁刚出头的而又绝大多数不识字的小姑娘,一无办班经验,二无教材,且只有一人执教,又不知如何施教。在重重困难下,开创了亲自口录笔记,抄成单片(每个角色的唱白),分给艺徒口对口教唱白,再手把手教身段动作,一旦成熟就串红台(彩排)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同时,又抄录许多"赋子"、"引子"传授给艺徒,使她们尽快掌握演"路头戏"的技能。使10多岁的姑娘在三个月内能演几出大戏,六个月可走上舞台在大上海亮相。他的自己创造、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教学方法,成为以后办科班的典范,被照搬照用,促使了女子越剧大发展,金成为女子越剧创始人。

(3)个人作品

代表作:《双珠凤》、《玉连环》、《玉蜻蜓》、《七美图》、《七星剑》。

金其炳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酷爱歌唱,嵊县一带的宣卷佛曲、民歌小调无所不能,成为有名的农民歌手。他极能即兴创造,有见物唱物、见人唱人之长。1852年前后,他在佛曲宣卷调、山歌小调基础上,糅合流传在嵊县的"工尺调"创新曲,人们称其为"四不像"调。由于帮腔衬用的是"四工上合尺"五个字,故名[四工合调]。后常在田间和台门庭院歌唱,曲词是他自编的四句八对的彩头话,深受农民欢迎。

折叠编辑本段落地唱书

本村的金和林(金芝堂)、金水清、金和忠及下相村的相来鑫(相金堂)等纷纷拜他为师,学唱[四工合调]。 [四工合调]的诞生,为"落地唱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金其炳为[ 四工合调]创始人。1863年前后,嵊县农村经济破产,金其炳沿门卖唱自己创编的"四工合调"以求生计。初时唱"四句八对"的"彩头话",后又根据民间传说新编有一两个人物的小书目,如《绣荷包》等来演唱,受到欢迎。人们往往以一片年糕或一只粽子作回报,故被贬称为"讨饭佬唱年糕"。卖唱者因是站在人家门口卖唱而名曰"沿门唱书",又因站在地上演唱也叫"落地唱书"。金其炳,把自娱性的田头唱歌发展成曲艺艺术雏形的"落地唱书",成为"落地唱书"的创始人,并为以后衍变成戏曲--越剧奠定了基础。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亮宗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