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百年风云一纸书!近现代历史上的绍兴报纸钩沉

2019-11-20 07:42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今年是《绍兴日报》创刊3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翻开绍兴报业史的画卷,近代至当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历历在目,它从一侧面反映了绍兴一个多世纪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轨迹。

绍兴,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荟萃,很早就出现了新闻事业的萌芽,是我国新闻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据《绍兴新闻事业九十年》一书记载,从1903年至今,整个绍兴地区共创办了150余家报纸,不论就数量还是就质量而言,在全国地市一级的行政单位中,都名列前茅。《绍兴白话报》《越铎日报》《绍兴公报》等,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绍兴地区,对整个浙江乃至全国的新闻史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近现代绍兴出版的各种报纸。

《绍兴白话报》:绍兴出版的首份报纸

秋瑾被捕,该报斥责清政府伪造罪证杀戮无辜

绍兴新闻事业始于20世纪初。彼时,中国正处在辛亥革命的前夕,国内革命团体和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先后竞相办报办刊,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为推翻清王朝作舆论准备。

绍兴是光复会的主要据点。著名爱国人士,光复会、同盟会会员王子余以“唤起民众爱国,开通地方风气”为宗旨,于1903年7月9日创刊《绍兴白话报》,开创了绍兴新闻报业风气之先。这一时期先后创刊的还有《越报》《商业杂志》等7种报刊。

《绍兴白话报》是绍兴近代第一家进步报纸。该报初为旬刊,后改五日刊。版面长14.5厘米,宽10厘米,始为8页,第30期起改为6页可折叠或拆开分钉,采用2号、4号宋体铅字单面油光纸印刷。封面印有“大清邮政局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字样。社址设在绍兴府城仑桥街,后在小校场。

该报创办人兼主编王子余,是光复会和同盟会会员。参与创办的还有陈公侠、蔡同卿。徐锡麟曾出一百大洋,资助办报。

《绍兴白话报》致力于推广白话文,进行民主革命宣传。每期仅四五千字,内容丰富、文字通俗。辟有《论说》《大事记》《绍兴五千年人物谈》《小说》《绍兴近事》等栏目。曾刊登秋瑾供稿的《大通学堂第二次招生广告》《中国妇人会章程》《劝女子亟宜进学堂》等文章。秋瑾被捕后,该报发表述评性新闻,斥责清政府伪造罪证、杀戮无辜的罪行。1907年7月,秋瑾就义,王子余逃亡上海,该报停刊,共出200期。

1910年3月5日,王子余等人在办《绍兴公报》的同时,“以浅显文字求人易解,低廉价格期人易购”为目的,自行出资尽义务,再次出版《绍兴白话报》,此报作为旬刊,版面改为用长27厘米、宽19厘米油光纸单面印刷。栏目基本照旧,仍坚持民主革命宣传。该报曾两次报道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消息。光复军攻克杭州,还特地木刻“杭州昨日光复”的大字标题,详细报道焚毁杭州巡抚衙门、活捉满清最后一任浙江巡抚增韫的消息。该报于1911年11月终刊,共出60余期。

《绍兴白话报》创刊当年,由杭州马市街日本编译局代印,第二年由绍兴印刷局承印,以万卷书楼为总发行所,分售处除了山阴、会稽以及府治各县外,宁波、杭州、上海、福州、江西等地都设有代售处,销量约1000余份。

《绍兴公报》:绍兴最早的日报

被查封后,发行人诉说不能“为民喉舌”

《绍兴公报》是绍兴最早的日报,1908年4月7日创刊。

作为一张进步民办报纸,它是《绍兴白话报》的续刊。由王子余、蔡元康、何屺赡、胡钟生等合资创办。1911年刘大白参与编务,双日刊,每期4开4版两张。

刘大白是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平水人。他自幼接受传统教育,早年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时期积极倡导新文化,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从事白话诗文的写作。

1909年8月16日,《绍兴公报》改为日报。1910年春改为对开大报,日出两张,总发行所在绍兴城区丁家弄。

《绍兴公报》

《绍兴公报》辟有《代论》《紧要新闻》《本府新闻》《本省新闻》《笔端月旦》《谈丛》《文苑》《来件》及广告、插图等栏目。以“开启民智,提倡自治”为宗旨,“期阅者之普及,且使旅游他乡者于故乡状况旦夕目击”,意在为民喉舌,秉公直言。该报曾发表《报战论》抨击清政府对新闻事业的扼制和迫害。还刊登了周建人的《植物初学记》等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其副刊《文苑》曾刊出《越中文献辑存书》及《越中三不朽图赞》112帧,对保存地方文献有一定的作用。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绍兴县知事陆钟麟因该报曾揭露他“营私舞弊、唆削民膏”等罪状,乘机报复,于同年9月18日査封《绍兴公报》。王子余以发行人的身份,在终刊号“绝命纪念”上发表《哀启》等文章,诉说不能“为民喉舌”的沉痛心情,控诉袁党压迫人民、扼杀舆论的罪行。

《越铎日报》:鲁迅发起创办的日报

誓为越中百姓的喉舌

鲁迅是一个很有故事的新闻人。在他战斗的一生中,曾担任过10多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他,一生以人民为中心笔耕不辍。他的笔下,有斗志昂扬,也有社会进步的点点滴滴。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使民气大振,一些革命青年致力于新思潮的宣传,促使绍兴出现短期办报办刊热潮。最值得一提的是,鲁迅曾亲自参与发起创办一份日报,那就是1912年1月3日创刊于绍兴的民办进步报纸《越铎日报》。这是鲁迅在国内最早参与的办报刊活动。

《越铎日报》是绍兴继《绍兴公报》后每日出版的大报。

这张报纸日出对开两大张。1917年增出4开4版附报《小铎》一张。社址初设在今城市广场附近,后迁往上大路日晖弄口。

《越铎日报》由绍兴早期革命文学团体“越社”创办。1911年下半年,主持绍兴山会师范学堂校务不久的鲁迅,看到了光复后进绍主政的革命党人王金发的蜕变和绍兴政局的逆转,深感痛惜。其时,“一个去年听过我讲义的少年来访问我,慷慨地说,‘我们要办一种报纸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朝花夕拾·范爱农》)。

于是,鲁迅成了直接参加报纸创办的发起人。宋紫佩、王铎中、张警黄、赵汉卿等也参与筹备,鲁迅担任该报名誉总编辑。负责人初为宋紫佩,后为王铎中、孙德卿。

鲁迅等发起人为给报纸起一个好名字费了不少脑筋。最后,他们取义于“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典故,为报纸取名——“越铎”,意思是誓为越中百姓的喉舌。

在《越铎日报》创刊号上,鲁迅以“黄棘”的笔名发表了《(越铎)出世辞》,阐明了报纸的宗旨:“纾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灌输真知,扬表方物。”

鲁迅还负责《译电》栏目的编辑工作,并在该报发表过《艺文杂话》《百草书屋札记》等文。他建议开辟《稽山镜水》栏目,并经常为它写文章,以短小精悍的笔触讥评社会上不良倾向,颇受读者的欢迎。

“五四”期间,《越铎日报》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对绍兴的爱国学生运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萧绍衙前农民运动以及下方桥纺织工人的罢 工斗争都作了比较客观的报道。此时,相继出现了绍兴学生办报刊的热潮。

1924年2月,中共党员王承纬等在五中学生何赤华的主持下,以“觉社”的名义,创办了绍兴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半月刊《觉悟》,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这一时期,绍兴新创办的报刊达91种之多。

中共绍兴地方委员会对《越铎日报》的评价是:“越铎开办年数较久,头论新闻批评,颇得社会之注意,对本党之种种新闻或宣传,则均肯披露。”

1927年3月24日,北伐国民革命军抵达绍兴,《越铎日报》由国共两党合作的绍兴县党部接管,改组为《绍兴民国日报》而终刊,历时15年之久。

《绍兴民国日报》:民国官方报纸

抗战时期,及时刊登大量抗日文章

《绍兴民国日报》是新中国成立前绍兴的重要官方报纸,由《越铎日报》改组而成,为国民党机关报。报纸大力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宣传了国共合作的政策,宣传了萧绍衙前农民运动和全省同盟大罢 工,揭露了地主资产阶级镇压工农群众的罪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绍兴民国日报》成为国民党右派的喉舌,接着各县也先后创办了县党部机关报。为禁锢革命舆论,1929年,绍兴各县党部设立了新闻检查机构,绍兴报业进入低潮时期。

《绍兴民国日报》办公地

《绍兴民国日报》以“阐扬三民主义,宣传政纲政策”为宗旨。日出对开1大张,间出2张。栏目有《社论》《国际要闻》《本省要闻》《本地新闻》《社会新闻》《社会琐闻》《医药卫生》《地政周刊》《农村生活》及副刊《青果》等。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该报及时报道战况,大量刊登抗日文章,新辟《薪胆》《抗战文选》等栏目。1939年增设副刊《赶头阵》,1940年出《小刀》专刊,专门发表抗日论文和文艺作品。1941年因绍兴沦陷而停刊。

1943年5月1日,高剑秋、高世梁父子在稽东裘村恢复出版《绍兴民国日报》,日出油印4开报1张,进行抗日宣传。报纸除发到本地及敌占区,还发往浙西、浙中、江西上饶等地。

1945年抗战胜利,同年9月11日,《绍兴民国日报》迁回绍兴城内出版。1949年5月,《绍兴民国日报》停刊,历时22年。

(参考资料:《绍兴新闻事业九十年》 邵梦龙 编著)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 波 编辑:钱天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