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东坡在所赋《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中道:“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香榧,千年不朽,嘉木神树,所产佳果,世之珍品。
也因此,一个城市,众里寻她千百度。
2014年10月28日,香榧,由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确定,正式成为绍兴市树。
一个城市,因此有了嘉木作为象征;香榧,因此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绿色名片。
鸿蒙初辟岁月稠,岿然峭崿竞风流。三代和睦享天伦,四时常青缘慎修。曲直顺行应造化,卑亢有度蕴刚柔。餐雪饮雨万千年,静阅人寰春与秋。
——题记(摘自冯建荣《香榧礼赞》)
一点生春流齿颊
秋日的午后,走在绍兴袍江月湖公园,只见数十棵香榧树挺立在阳光下,威风凛凛,墨绿的树叶,铁黑苍劲的树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味。
对世代生活在会稽山脉深处的人们来说,记忆中一代代人老去,一代代人出生,而香榧树则生生不息,相伴终生。因此,香榧树,就是他们抹不去的乡愁。梦里是她,他乡有她,总会牵引无数回乡的脚步,无论有多远。
如今,随着香榧成为绍兴市树,她,不再只是一个群落的乡愁,而成为古城绍兴的绿色符号,成为一个城市的集体记忆。香榧,也因此成为一个城市的风景。不要说到南部山区走一遭,就是在许多乡村、城市的拐角处,你都会随时与她相遇。她,留给我们一个卓尔不群的身影。
让市树进乡村,进城市,进千家万户,随处可见,这是香榧成为市树后,从未有过的一大变化。
让扎根深山的树种走进城市的道路绿化、街景公园、学校机关,是我市今年以来的成功实践。今年,我市全面启动香榧树“进公园、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工程,数百香榧开始迁居城区,上千盆香榧盆栽走进家庭和学校。
从生态上说,香榧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荫泽后人,造福一方,在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文化上说,世世代代,那些挺立于绍兴天地间的香榧树,既是一座座“绿色银行”,更成为绍兴人民感念先贤的“无字丰碑”!
香榧,破土而出,盘根错节,傲首云天,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绍兴精神。
这就是香榧,她不慕荣华,默默无闻,静静地守护着一个家一座城,观看这人间的花开花落,城市的瞬息万变。
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袍江月湖公园、市科技中心、市文化中心、鉴湖快阁公园、胜利路口绿地、市交警大院、军分区民兵训练基地、高新区迪荡公园、建功中学等地都开始试种香榧,机关大院等地也开始摆放大规格盆栽香榧,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等也在城区种植香榧。
这些香榧树干笔直,枝叶虽然还不茂密,但都洋溢着勃勃生机,为道路洒下一片片绿荫。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树种,经过长年累月的自然选择,能够生存下来的树种肯定是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
“真想不到,香榧树也成了景观树,以前可只有在老家才能见到呢。”稽东镇的干尉英说,在城区看到香榧树,她感觉很亲切。
亲切是因为熟悉,是乡愁的底色。一处处,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无论走多远,记忆的风景里总有它们。
香榧饱经风霜,却四季常青,千年常盛,精神可贵,可以说,每一次去香榧林游玩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如今,诸暨市赵家镇、柯桥区稽东镇、嵊州市谷来镇等地的古香榧林都成了旅游养生休闲胜地,游客接踵而至。
去年底,我市完成了13公里古香榧林游步道建设,其中月华山步道8公里,养心谷支线5公里。今年正在规划设计,重点推进,并计划申报“浙江省最美森林古道”。
一句话,一个城市,正在改变着一棵树的命运,而一棵树,又何尝不在改变和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品质与气韵呢?
十年飞梦绕稽山
市树,香榧!香榧,市树!
去年,经过深入调查、专家论证、公众投票、层层遴选,香榧,最终在几个候选树种中胜出,成为绍兴市树。
时隔三十年,继兰花成为市花之后,绍兴终于有了市树。
“香榧是绍兴的本土符号,是绍兴城市的精神象征。”绍兴市林业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大使为什么是你,香榧?
巍巍会稽,钟灵毓秀。千百年来,生长着一种神木。
古人云:“木之奇者,有稽山之海棠榧桧。”
据悉,会稽山古香榧占世界总数的85%以上,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有7.2万株,千年以上古香榧树4500株。古树之密集与众多,堪称华夏一绝。
一年种树千年享用,一代栽种万代受益。
香榧通常第一年出花芽,第二年开花结果,第三年果实成熟,从开花到成熟摘果,长达18个月。每年9月,同一树上可以看到成熟果、幼果和花芽,俗称三代同堂,有“长生果”之称。
泱泱会稽,赫赫文明。
香榧,见证了会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它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集天地之精华,取古今之文理。
相传,当年越王勾践,曾用如何剥开香榧考过西施与郑旦,结果西施手指按住香榧壳上的两个突起点,用手轻轻一按,壳子就开了。所以人们把香榧眼叫做“西施眼”。史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幸至会稽,曾品尝榧子,因其香气浓郁,将原称“柀”改为“香柀”,故有“秦始皇御口封香柀”之说。
文豪苏东坡称:“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2000多年前,绍兴先民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
位于柯桥区稽东镇占岙村的“中国香榧王”树龄长达1560多年,树高18米,犹如遮天巨伞,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嫁接果树活体。
香榧是“摇钱树”,世代延传,带来财富。
香榧是“子孙树”,祖栽父培,子孙收获。
香榧是“养生树”,树生千年,养人养心。
香榧是“积德树”,一朝栽下,功德千秋。
香榧是“生态树”,枝繁叶茂,造福环境。
在绍兴建城2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会稽山古香榧群无疑是农业文明与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集大成者。
那一棵棵历尽千年风霜,依然郁郁葱葱的古树,竟然集果用、药用、油用、观赏等众多功用于一身,积淀着几千年中华民族厚重历史,还蕴含着生态、科研、人文、地理等等方面的价值,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活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香榧,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无数历史传说和名诗佳话,无不把香榧作为美德的载体,香榧代表着天地正气,那是植根大地的正能量。
香榧文化历经千年岁月,在当地形成了“珍稀、吉祥、长寿”的文化理念。
在香榧产区,人们会通过丰富的祈福、祭祀活动来祈求香榧年年丰产和香榧采摘平安顺利。在会稽山区的婚嫁喜宴上,香榧被染成红绿两色,作为吉祥果摆放在洞房中,寓意成双成对,祝福新郎新娘早生贵子。现今,会稽山区还流传着众多民间传说和名人雅士对它的吟唱,传承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内涵哲理和宝贵的精神文化。
香榧既是物质的,更具有很多精神的内涵。香榧其乐融融,三代同堂;香榧饱经风霜,四季常青;香榧扎根岩土,千年不衰。三代同堂,四季常青,千年不衰,还有香榧适应自然,吸取精华,奉献社会,这就是人文价值。
一粒小小的香榧,不仅仅美味,也不仅仅有经济价值,它更是人类千百年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
老祖宗留下的这一棵树,这一粒果,不仅属于绍兴,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愿将古树扬天下
香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展现着城市的人文,由此,升华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当一个城市与一棵树结缘,有了一张绿色的名片,它们,再也不可分开,你是我的魂,我是你的家,形影不离。
那么,市树香榧,应该怎样与城市相伴共生,一起从当下出发走向未来呢?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大主题下,在绍兴大城市建设的大合唱中,如何打响香榧这一张城市绿色名片,成为这个城市品格和气质的又一生动诠释?
据了解,为推广市树,传承和弘扬香榧文化,建设美好家园,做大做强做精香榧产业,我市将全面实施“一三五”发展战略。
我们要充分发挥千年古香榧群的自然与生态优势,寓保护于开发利用,“山上文章山下做”,广泛发动遗产地人们共同保护会稽山古香榧群及其相关的生产方式、知识体系、农业景观、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发掘、研究和发展香榧文化,努力传承和弘扬香榧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圣地;加快会稽山游步道和旅游休闲养生区、森林人家建设,发展旅游休闲养生产业,打造成为实至名归的旅游休闲养生福地;开展培训和体验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科普基地。
我市将以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管理局、中国香榧研究院等为基础,建立香榧种质资源库,采取内联外引等方法,整合全市香榧科技人员、香榧民间人才,和国内外大学、研究院所开展香榧育种、栽培、加工等研发合作,打造全国香榧研发中心。
创建香榧专业市场、专储仓库,运用香榧在林交所上市交易、电商平台销售和全国品牌专营店等多种渠道,打造成全国香榧营销中心。
充分发挥香榧育苗的传统优势,制订香榧种苗质量标准、培育规范,加强香榧苗木的品种、质量管理,整合提升现有香榧苗木生产能力,打造全国香榧苗木培育中心。
我们要上下同心,高唱香榧这支优美曲子,踏歌而行。倡导全民种养、领养市树,继续深入实施市树香榧“进公园、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工程。
大栽,多栽。说香榧,爱香榧。大街上、公路边、园区里、庭院中,力争随处见市树,随风飘榧香。
绍兴的将来,会有更多这样的文化名片、生态名片,因为这些寄托着我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美好城市的憧憬,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期盼。
总之,香榧,从千年“深闺”走出,走向古越大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受其荫泽,让更多的人识其品性,最终成为一个城市的浓浓乡愁,让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城绍兴,市树香榧,愿我们形影不离,永不分离!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波 通讯员 陈锦宇 吕铖亮 文 记者 何雯 等摄影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