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十全十美“十碗头”!绍兴人的这桌菜,你一定要尝一尝!

2019-10-01 06:46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1.干菜焖肉:为绍兴的传统名菜,来自民间。相传,此菜系明代徐文长所创。徐文长虽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但晚年却潦倒不堪。其时,山阴城内大乘弄口新开一肉铺,请徐文长书写招牌,书就后,店主便以一方五花肉相酬。文长正数月不知肉味,十分高兴,急忙回家烧煮,可惜身无分文,无法买盐购酱,想起床头底下甏内尚存一些干菜,便用干菜一起蒸煮,不料其味甚佳,从此,在民间传了开来。

“干菜焖肉”流传至今,现成了绍兴的当家名菜,成了来旅游者餐者的必尝之肴,深受食客的赞誉,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用此菜招待外宾。

2.扎 肉:为绍兴传统风味菜肴。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相传明嘉靖时,奸党弄权,民不聊生。山阴(绍兴旧时为山阴、会稽两县)有田氏家祠,在每年冬至祭祖时,有向各族丁分肉一斤的族规。这年时值大旱,田产收益大减,值年者无力按族规办事,便购来少量猪肉,切成小块,连皮带骨,以竹箬壳紧扎,烧煮后分给族人,族人见值年者以块代斤,虽甚感不满,但一尝味极佳,加之年成如此,也就默认了。以后值年者竞相仿效,因肉扎有箬壳,称为“扎肉”。1956年3月在浙江省饮食品展览会上评定为绍兴名菜。

3.白鲞扣鸡:白鲞是黄鱼的干制品,是绍兴人由来已久爱吃的美食,民间还将其视为滋补。在越国时已经食用,相传,吴王伐越时,曾带去大批黄鱼干,赏赐给群臣,食之皆称“美鱼”,据称“鲞”字即由“美鱼”二字演化而来。白鲞扣鸡咸鲜合一,充满哲学韵味,“和而不同”。越俗每逢新春佳节,各家各户都有精心制作白鲞扣鸡之习俗,绍兴名宴“十碗头”中亦必有此菜。民间美食诸如“鲞扣鹅”、“鲞冻肉”、“羊鲞冻”等均由此延伸而来。

4.糟 鸡:酒糟,是绍兴黄酒酿造后的副产品,因香气醇和、味厚,成为绍兴极具特色的调味品。“糟鸡”,以绍兴本地放养之“越鸡”和酒糟等精制,其味甘美,别具风味。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鸡在逢年过节时才能享用到,但不能随心食用,民间往往会把余下的白斩鸡用酒糟腌制,既成风味又可保存,糟鸡是节俭的产物,相传成俗。

5.清汤鱼圆:不仅美味,更是绍兴人心目中不离不弃的吉祥大菜,寓意着团圆、圆满、吉祥,不论“红白”喜事的宴客,还是逢年过节的团圆餐,都离不开鱼圆这道大菜。

鱼圆的诞生凝聚着生命的代价。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东巡祭禹,上会稽山,祭大禹。此番东巡尝遍了大越大地的美味佳肴和乡土风味,越地的河鲜使他倍感鲜美,但美中不足的是虾多壳、鱼多刺。秦始皇喜食鱼,又怕鱼刺,令官吏们伤透心思、绞尽脑汁,难有所获。无奈之下,逐令厨师烹制无刺鱼肴,几位厨师均告失败而丢了性命。一日,轮至张姓厨师,自知性命难保,于悲愤之中,将鱼肉斩得粉碎,加以盐、水搅拌,汆制成汤,献于始皇,在诚惶诚恐之中,等待命运的判决。不料秦始皇品后,倍感新奇与鲜美,顿时龙颜大悦,张姓厨师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得到了奖赏,皆大欢喜。从此,流传于世,历经改良成为鱼圆。

6.酱腊三味:由酱酱鳊鱼、酱排骨和腊肠组成,是绍菜酱腌风味中的代表。每逢腊月年边,大街小巷,山乡农村,户户屋前,家家廊下,酱腌制品挂晒满竿,煦日霜气之下,香气四溢。酱腌之法不但成就美食,更是酿出人文风情,积淀而成了文化。酱腊三味既是美肴,也是馈赠亲友的佳礼。

7.霉千张:又名霉千层,是绍兴市上虞市的著名特产,以崧厦一带最为负盛名。据传清人松厦镇的一家“蔡万成水作坊”,所产的霉千张皇宫贵族爱吃,誉为“奇菜”,当然更是老百姓自制自食的餐桌上长和饭。当时东海普陀山的普济、法雨、普泽三大寺院,均进购崧厦霉千张,以敬香客和云澈高僧,松厦霉千张以香酥鲜美,色如玉黄而闻名。

8.西施煎豆腐:也叫西施豆腐、荤豆腐、山粉豆腐,是诸暨的传统美食。在民间无论是起屋造宅、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寿诞、喜庆、丧宴,除夕团圆必有此菜。这独特乡风食俗,相传与西施有关。当年,西施在离别家乡时,曾摆酒席,将自己磨的豆腐,加以猪血、鸡汤、山粉烧制成“煎豆腐”,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和乡亲们的邻里之情。为纪念以身报国的西施姑娘,在酒宴中必有“煎豆腐”这一风俗传承至今,并将其改名为“西施豆腐”。现已被列为第七批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9.嵊州炖鸭:嵊州民间擅长炖菜,炖鸭为其代表,无论是逢年过节,或婚嫁办酒,都要炖几只鸭子。尤以崇仁最为著名。相传清朝道光年间(1848年),崇仁裘家来了道光皇帝的贴心大臣这一贵客,为了招待好,主人和陈氏厨师下了很多工夫,其中炖鸭引得了那位大臣的高声夸赞,乃江南第一鸭也!据陈家厨师回忆说,后来慈禧太后也曾下江南品尝此炖鸭,也对它赞不绝口。现炖鸭已作为招待宾客的最高礼仪,亦成了嵊州的一个特产标记。

10.新昌炒年糕: 是传统特色食品,与众不同,炒年糕其实是沃年糕,一个“炒”字蕴含诸多风情,在生活贫困的年代,以炒为贵,“炒”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念想与期盼。在新昌人的食谱里,年糕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家常主食,更是充满寓意,“吃年糕,年年高”,清末曾有一首诗:“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在2017年浙江省农博会上,新昌炒年糕荣获“2017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第一名,并入选“舌尖上的浙江——2017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鉴赏推介会”推荐食材。

作者: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