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塘新貌
谢晋故居
谢晋故里——谢塘,就是一朵幸福的花。花开无声,却又真真切切地绽放在每个谢塘人的心坎上。
“原来,谢塘这么漂亮、干净”“没想到,谢塘的变化真是很大”“从来没想到,谢塘这么好”……今天的谢塘,与5年前已大不一样,她更整洁、更干净、更美丽,气质更优雅、形象更迷人;她更自信、更开放、更热情,前途更美好;她更用心、更细心、更耐心,服务更热心、关爱更贴心。
“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美,让我们备感幸福。但更让我们感动的,却是数年如一日,为之辛勤付出、默默无闻的一个团队。”谢塘镇党委书记陈圆圆深有感触,他们奔波在台前幕后,通过科学谋划实施、做好政策处理、缜密设计施工、严管项目建设、精心运营维护,才织就这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2017年春天,谢塘镇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104国道功能外移。谢塘镇党委政府认为,要推进“幸福谢塘”建设,必须加快小城镇综合整治,而边沥线整治无疑是破题之作。
边沥线谢塘段全长4.5公里,是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入的重要路段。破旧立新,需要的是一种勇气。“我们的体会是,只有拉高标杆、自加压力,才能实现更高跨越,进而倒逼每个干部的潜能。
很快,谢塘镇提出花2个月时间集中整治边沥线谢塘段的构想。“一是时间短,2个月完成,必须争分夺秒;二是工作难度大,沿线的房屋拆迁、立面改造、景观小品设置等都与周围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谢塘镇重点办主任赵小强说,做好群众工作,政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焦阳似火,赵小强和同事们一起,开着电瓶车穿梭在施工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月的日夜奋战,谢塘镇先拔头筹,高标准完成了边沥线建设任务。
可以说,边沥线谢塘段的成功整治,为接下来开展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夯实了基础。文化特色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灵魂,谢塘镇在规划编制中,十分注重“谢晋故里”这一文化特色,专门邀请相关专家、当地学者、谢氏家属后裔等出谋划策,在集镇门户、绿化景观、历史建筑保护改造等方面,融合谢塘历史、电影元素等,塑造了一张以谢氏文化、电影文化为主的谢塘特色名片。
项目建设是整治工作的主战场和发动机,谢塘镇共启动20多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去年,小城镇项目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先后通过区、市、省级验收,成功创建为省级样板镇。
但是,谢塘镇并没有就此止步,省级“污水零直排区”试点镇建设又拉开了帷幕,并将力争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的“谢塘样本”。
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一组数据让谢塘镇引以为荣。在刚刚出炉的“五星达标、3A争创”专项评价排名表上,谢塘镇坐上了“头把交椅”。“这是对我们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现阶段正在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攻坚战的肯定。”陈圆圆说,成绩来之不易,催人奋进。
8月初以来,谢塘镇紧扣“一分两清三化”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中攻坚“百日行动”。
完善机制,压实包片责任,细化量化整治范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年度村级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强化对“百日行动”成效的动态监管,确保“百日行动”每日有行动、每周有进展、每月有突破。
坚持上下联动,全面整治。在全镇14个村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村收集员、分拣员、督导员等“三支队伍”建设,开展垃圾分类智能化评分系统试点建设;围绕村内道路及两侧、河道岸坡、绿化带、公共场所及农户庭前屋后等区域,由各村组建常态化整治队伍,每日巡查清理和周期性集中整治相结合,确保随见随清;全方位摸排影响村容村貌、有碍观瞻及影响公共安全的残垣断壁、危房等空倒房,建立一户一档一策;有序推进农村公厕、“三线”问题整治,积极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
走进新戴家村,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稻田里白鹭或立或飞悠然宁静;新修建的公园里,绿树成荫,小孩玩耍的地方有了,老人健身休闲的地方也有了;村道两旁,民宅干净整洁,分类垃圾桶成为标配……“为建设美丽整洁的村庄,我们一手抓整治提升,一手抓常态化管理。”新戴家村党总支书记戴瑞良说。
接下来,谢塘镇将深化巩固“五星3A”创建成果,做深做实“百日行动”,切实解决一批影响村容村貌、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优更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打响“虞生优梨”品牌
谢塘镇是浙江省最大的黄花梨生产基地,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黄花梨之乡”。谢塘镇一名干部回忆,全镇黄花梨种植面积辉煌期高达1万多亩,每当黄花梨成熟季节,省内外客商蜂拥而至,抢购优质黄花梨。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谢塘黄花梨销售渠道单一、无品牌标识、供应链组织化程度较低,黄花梨的价值一直无法得到提升,收购价一直在每公斤3元左右徘徊,梨农深陷“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困境。随之而来的是,梨农种植黄花梨的积极性不断下降,梨农砍掉碗口粗黄花梨树的现象比比皆是,谢塘镇黄花梨种植面积锐减。
同一时期,和着上虞“四季仙果之旅”的节拍,驿亭杨梅、盖北葡萄、章镇猕猴桃、丁宅桑葚、下管樱桃等,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形成了吸引游客、果农增收、带动周边三产发展的良性循环。
谢塘黄花梨何去何从?从去年开始,谢塘镇带着课题,进村入户访梨园,走南闯北看市场,遍访院校问症结,终于找到了问题:知名度不高。
去年7月,谢塘镇广邀乡贤名仕、省内外客商等,成功举办首届翠冠梨开摘仪式,谢塘翠冠梨一炮打响,市场收购价也“水涨船高”。
针对谢塘翠冠梨品质参差不齐、没有公共品牌、销售渠道过于单一等问题,今年谢塘镇创设“虞生优梨”公共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规格;搭建“电商+果农”合作平台,携手大通电商、邮政EMS、好易购等,开展线上推介销售,扩大了谢塘梨销售版图。“平均销售价格提高了约30%,销售产量增加了10%以上,梨农增产又增收。”谢塘镇相关负责人说。
和聚“谢塘力量” 讲好“谢塘故事”
谢塘镇党委书记 陈圆圆
要说这些年谢塘镇的变化,让人开心的不仅在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还有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的“水涨船高”。
作为一个农业镇,谢塘镇有太多“先天不足”。诸如秸杆多、房前屋后堆放的柴草多等,常住人口2.4万,新谢塘人就达1.3万,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大增。
近年来,我们不回避问题,花大力气攻坚克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来说,群众从最初的骂娘到配合清理,从主动清理到重视“美丽庭院”建设,等等,观念发生了大变化,也为谢塘镇的“五星达标、3A争创”走在上虞乡镇前列立下汗马功劳。
谢晋是谢塘的杰出乡贤,正是许多像谢晋先生一样的杰出乡贤,给上虞这座城市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上虞人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演绎而成“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新时期上虞精神。
当前,我们缅怀乡贤,更要以身边的乡贤为标杆,牢记“挖掘故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发展”的宗旨,进一步创新乡贤文化、追寻乡贤足迹、弘扬乡贤精神,争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新人,努力为上虞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谢塘力量”。
谢晋故里——谢塘镇
谢晋1923年出生在上虞区谢塘镇,他在镇上的陈留小学读过书。后来,随父母迁居上虞。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谢晋是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之一,一生执导了《女篮五号》《天云山传奇》《红色娘子军》《鸦片战争》等20多部影片。
自从1985年10月应邀回家乡参加上虞文联成立大会之后,谢晋几乎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家人回老家。2008年10月17日,谢晋回到家乡上虞准备参加次日举行的春晖中学百年校庆,不幸在故乡辞世,享年85岁。
谢塘镇保存有谢晋的两处故居,一处是他的出生地,已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处是谢晋一家过年过节回老家的日常居住地,庭院里有一棵谢晋当年亲手栽种的香樟树,树下安放着他的“衣冠盒”。
“微”信先贤
魏顾郎(谢塘镇团委书记):尊敬的谢导,谢塘变化真大。几年之后,我想边沥线两旁新兴企业在大湾区辐射下将欣欣向荣;晋生街两旁必定人流不息、热闹繁荣;夏盖山下、盖谢河边会有更多幸福的人儿在散步闲聊;谢晋故里、四方老街的弄堂里还会传出更多的谢塘故事。
罗叶文(谢塘镇中心小学团支部书记):谢晋导演,作为您的母校,我们一直秉承“让影视文化滋养儿童心灵”的办学特色,深入开展影视教育。目前,由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50多部校园微电影已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荣获奖项。我们将不断传承提升谢导影视艺术的辐射力,全力打造影视文化特色教育。
罗佳钰(谢塘镇中心幼儿园团支部书记):看,谢塘的石子路去哪了?路边的垃圾去哪了?又脏又臭的小河去哪了?……随着“五水共治”“五星3A”、小城镇整治等工作,石子路变成了柏油马路,路边还种上了绿化;每天都有环保工人在按时按点清理路边的垃圾,人们也开始了垃圾分类……谢晋先生,您的故乡谢塘,生态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
朱婉祯(谢塘镇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整齐划一的建筑外墙,美观大方的店铺招牌,平整干净的柏油道路……谢爷爷,这就是如今谢塘街市的新面貌。回想以前,这条谢塘镇最热闹的街,一到早市或晚市高峰时段,道路两侧车辆乱停,小摊小贩随意兜售,严重影响通行。这两年来的巨大变化,给谢塘镇带来了新生,也让我们对谢塘的未来更有信心。
戴志鹏(新章村团支部书记):谢导,您的故乡谢塘地处虞北平原地区,水域网络发达,通过近年来的“五星3A”创建,整体面貌已焕然一新,未来更将朝着优质文化小镇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将通过发展物联网创立一系列的地方农业品牌,“虞生优梨”只是一个开始。
许冬(谢塘镇村镇建设办副主任):谢老,谢塘的变化其实很小,几百年来老街上的房子依旧与新集镇隔着盖谢河诉说着时光的流淌;但谢塘的变化其实也很大,“五水共治”、小城镇综合整治工程、污水零直排工程等一系列建设,使集镇面貌变得焕然一新。
阮冬芬(谢塘镇党建工作办副主任):谢塘,传承着谢导您的文化血脉,滋养着勤劳幸福的人民。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已随处可见:更宽的道路,更清澈的河水,更绿的夏盖山,更美的农家庭院……房前屋后都是风景。
王梦倩(谢塘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谢晋导演,从小我就听过您的名字,也让我一下子拉近了和谢塘的距离——这是一位钟情于民族大义、文化传承的长者的故乡。初到镇政府上班的那天正好雾雨濛濛,冲刷得颇为干净的柏油马路,路两边暖黄色的四层小楼,正是我对宜居、幸福小镇的全部想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传承乡贤精神基因,守护和谐文化氛围,把您的故乡打造成一个更加整洁卫生、碧水蓝天、民风纯朴的幸福小镇。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范文忠 通讯员 阮佳波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