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2个多小时的安装,微缩版木雕作品“十里红妆”的雄姿终于展露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的民俗文化馆中。
作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嵊州市根雕艺术家协会主席,郑兴国携10多名雕刻师用圆雕的工艺手法再现了“十里红妆”场景。“这件木雕作品一共塑造了106个人物,数十件婚嫁物件,人物之多,创作时间之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幸好最后顺利完成了任务。”郑兴国难掩激动神色。
再现“十里红妆”场景
“十里红妆”是旧时浙东地区特有的结婚礼俗,当地女子出嫁,都要带上精心打造的红漆嫁妆,杠箱开道,花轿居中,箱、柜、桌、椅、桶、盆等红漆陪嫁用品随后,组成一支绵延数里的送嫁妆队伍。
今年端午节前夕,郑兴国接到一个任务,为即将开馆的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创作“十里红妆”。在武林门老馆,本来也有“十里红妆”,是用泥塑做成的。“可能年代一久,作品已掉色,或想要有更喜庆的感觉,便换成木雕。”能为浙江省博物馆进行创作,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郑兴国说这是对嵊州木雕技艺的肯定。
郑兴国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召集徒弟,邀请外援工匠,一共10多个人,开始投入“十里红妆”的创作中。
“这是一个微缩型的场景,展台长7.3米,宽0.8米,一共100多个人物,再加众多物件,分配到每一个人物或物件的空间就非常小了。”郑兴国说,馆里也提供了粗略的布局图,但他觉得木雕有自己的特色,布局图只能作为参考,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物件都得精心规划和设计。
郑兴国决定采用圆雕的工艺手法雕刻微型版“十里红妆”。为了雕刻造型更容易,以及长久保存,在材质上郑兴国特地选择了比较软又不易开裂的新西兰松。与根雕的抽象相比,圆雕更注重细节,每一处都要精心雕刻,突出三维立体感,因此雕刻难度等级高,技艺要求更高。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所有人物的制坯都由郑兴国亲自完成,后期的修光、打磨、油漆也在他的监管下一步步地进行。
郑兴国一开始设计了105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表情和动作。因为对传统文化造诣较深,以及有着数十年丰富的人物雕刻经验,人物形象设计对郑兴国来说倒不是很难,不需要像一些画家落笔前在纸上先打个草稿,他只在脑海中一个个地构思,构思好一个,制坯一个。这些人物有骑马的新郎、坐轿的新娘、牵马的马夫、抬轿的轿夫,以及路边看热闹的群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表情,或兴奋,或激动,或高亢,或严肃;也有不同的动作,有仰天吹唢呐的,有侧头吹笛的,有阔步向前走的,有依依不舍的……
制胚是具体创作的基础,接着就是修光、打磨以及上漆,一步一步,按部就班,逐渐成形。“大家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没有出现做坏需要返工的情况。”对于大家的表现,郑兴国非常满意。
“即将完工的时候,我发觉这支送亲队伍总少点什么,于是又设计了一个敲锣的人物,让‘十里红妆’更热闹和喜庆。”郑兴国说。
裘浩宁是郑兴国的徒弟,他全程参与了“十里红妆”的创作。他说,“十里红妆”的人像最高的只有18厘米,看上去俏皮可爱,跟师父学习多年,这种创作还是首次碰到,因此觉得很新鲜,师兄弟们做起来也特别有劲。
“心情好,干活也快,不到两个月完成所有工序,而且保质保量。”裘浩宁表示,“十里红妆”的创作是自己很好的一个学习过程。
入驻浙博新馆受关注
8月10日,“十里红妆”运抵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进行安装。
尽管对每一个人物和器具都事先编好了号,但郑兴国还是有些担心,零件众多,稍有差池,便会乱套,或者安装不到位,会影响美观。“比如抬轿子场景,轿子、抬杠和轿夫都是分别完成的,需要在现场组装,如果抬杠与几个轿夫的肩没有齐平,轿子会悬空,搭在杠上的轿夫的右手与杠没有紧紧贴合,看上去会显得不协调。”郑兴国说,幸好事先进行了精心计算,现场安装时还算顺利。但即便这样,也花了2个小时才把所有人物和物件摆放到位。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设置有人文探索馆、《浙江一万年》系列展览、青瓷文化馆、民俗文化馆、宋韵文化馆等常设展览,“十里红妆”被安排在民俗文化馆。民俗文化馆收藏的都是反映民俗文化的精华藏品,比如镇馆之宝万工轿便在其中。万工轿是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因此得名。此轿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民俗文化馆的不少藏品与‘十里红妆’有关,它们都是真品,而我们的木雕‘十里红妆’只是微缩版,但放的位置却十分显眼,相当于一本图书的前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郑兴国表示,自己的作品能与这么多珍品同馆展出,感到十分自豪。
虽然新馆8月29日下午才正式开馆,但“十里红妆”一出场便引起了关注,参观者大为赞叹。
“有游客告诉我,‘十里红妆’不仅清楚表达了这一传统婚俗习惯,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郑兴国说,众多人和物中,微缩版万工轿最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游客纷纷驻足品评。
万工轿确实在“十里红妆”中很显眼,它高26厘米,轿子通体金色和红色相间,郑兴国和徒弟们花了10多天才完工。郑兴国介绍,这座轿子上下三层,每一层有不同的精美雕刻,包括牛腿、龙头等,还雕有19个人物,顶层上面还设计了一座凉亭。“无论是价值还是艺术性,微缩版无法与真正的万工轿比拟,但其小巧玲珑,别有一番风味。”郑兴国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提起嵊州雕刻,给人的印象便是根雕,其实嵊州雕匠的圆雕、浮雕技术也很成熟,希望‘十里红妆’能为宣传嵊州雕刻起到积极作用。”郑兴国感慨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陈正军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