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种收两茬 中秋尝新米

嵊州推广种植早熟再生稻喜获丰收

2020-08-14 07:59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本网讯 昨天一早,嵊州市石璜镇种粮大户钱潇开始收割“旱优73”优质水稻。和钱潇一起收割的,还有嵊州“二分田”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其他15位社员,总收割面积达2000亩。“这批稻米统一加工包装后,8月底可投放市场。”钱潇告诉记者,“旱优73”和常规早稻同一时间种植,成熟期却比常规早稻迟10多天,比常规杂交单季稻早一个月,打了一个时间差,新米供应季节恰逢中秋佳节,因此也被称作“中秋米”。

记者在钱潇的稻田看到,收割过后,稻田留下了三四十厘米高的稻茬。嵊州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稻茬很快能再次发育生长,到10月中旬又可以收割第二季,被称为再生稻。这种省工省水、省肥减药的“一种两收”模式,被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认定为绿色高效种植模式。

为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前年开始,嵊州农技部门进行了绿色高效水稻种植试点。农技人员选用了“旱优73”杂交早熟再生稻品种进行栽培技术攻关。通过两年的实践,再生稻产量同“两种两收”的双季稻不相上下,米质口感好、香味浓。“二分田”联合社理事、长乐镇种粮大户潘奇军去年试种了20亩“旱优73”再生稻,头季再生稻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第二季10月中旬收割,亩产量虽然只有250公斤左右,但由于这个季节日夜温差大,米的口感更好更香,往往能卖出好价钱。

试种成功给了其他种粮大户极大信心。今年3月底,嵊州“二分田”联合社的16位社员,一口气种下了2000亩“旱优73”杂交再生水稻。由于再生稻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嵊州粮食创新技术团队全程蹲点指导。种粮大户增加了有机肥的用量,建立丰产排水沟,田块四周种上了花草,恢复自然生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有效管理,2000亩再生稻喜获丰收,在前不久的“黑格比”台风中也没有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

潘奇军今年春季种植了300亩“旱优73”再生稻,长势良好,即将全面收割。他告诉记者,前些年种了早稻再种晚稻,双抢季节忙得够呛,现在种植再生稻错开了双抢季节,种田轻松了不少。第一季收割后,无需再忙于种植连作稻,种田成本也大大减少。联合社负责人过永华告诉记者,社员们所产稻米由联合社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所有出售的大米全部采用质量追溯码,确保优质放心。

“我们注册了‘中秋米’商标,获得了SC粮食生产许可证,并在嵊州城区开设了优质米直供点,让大家都能尝到中秋新米!”过永华一边忙碌、一边高兴地说。

作者:记者 俞其军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