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全自动或半自动工序占产能的60%,订单已排到今年底。”昨日,浙江大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新江告诉记者,疫情当前,由于智能化程度高,企业受“用工难”影响较小,复工三周以来,产能已恢复90%以上。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企业复工复产遭遇“用工难”。嵊州市黄泽镇广大企业纷纷内挖潜力、借势升级,通过智能制造、数字化改造抓生产、提产能、抢时间,向机器要人、要生产力。
与大明制冷一路之隔的浙江恒丰遮阳用品有限公司,全自动拉丝生产线、织网生产线和包装线开足马力生产。“去年对6条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今年还将继续改造4条。”公司董事长操叶安说,智能化改造后人工使用率下降30%,产能提高20%,接下来还将在工序优化提升、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调整,实现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双提升,确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加快智能化改造,既是企业的主动作为,也是疫情影响下化危为机的一条途径。去年以来,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50台智能化机械设备,其中21台已安装完毕并全负荷生产,可降低人工使用率50%。
企业内挖潜力,政府外强服务。去年以来,黄泽镇在三王工业园区构建企业智能化改造平台,引进浦惠智造等专业信息工程服务公司,帮助企业制订数字化改造方案,今年计划加强配套项目引进,解决企业产业链配套难题,完成打造9家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目标。“我们将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努力化危为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黄泽镇党委书记金燕说。
作者:见习记者 张 峰 记者 施 展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