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抹“疗愈”的绿,诸暨店口生态警示公园背后的故事

2025-08-25 15:52

来源:

8月23日清晨,阳光穿过树叶,洒在诸暨市店口镇生态警示公园的篮球场上。诸暨市锦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有宝正带着儿子在这里打球。“孩子能在这片蓝天下成长,我很开心。”见到记者时,他感慨地说。

8年前,当地8家企业因环保问题被查处,其中就包括任有宝当时经营的企业。而这座占地2783平方米的公园,就是由这8家企业共同出资建造,成为浙江省首例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落地项目。公园不仅记录了一座小镇的绿色转身,也成为法治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缩影。

小五金是店口镇的传统支柱产业,20多年前,粗放式发展让当地承受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上千台焦炭小铜炉日夜燃烧,整个镇子常年烟雾弥漫。一到夏天,连凉席上都落满黑灰。”店口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冯利青回忆,她家也曾经营小铜炉,“那时候大家一边数钱一边发愁,这灰蒙蒙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转机发生在2006年。当年,店口镇启动焦炭炉整治行动,全面关停污染设备,推广电炉和天然气炉。“但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大家又慌了,怕饭碗就这么被砸了。”冯利青坦言,彼时全国各地仍普遍使用低成本的焦炭炉,改用电炉成本必然上涨。

“如果我们连呼吸的空气、生活的环境都没有了,要饭碗还有什么用”“我们要比的不是谁的成本更低,而是谁走得更远”……关键时刻,当地党委政府的“动员令”坚定了所有人的选择。

2012年,全镇1000多台焦炭小铜炉全部关停,黑烟散了,河渠清了。这场治理行动,为后续的生态重建打下基础。但生态治理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生产模式积弊仍在,部分企业依然心存侥幸。

2017年3月,当地8家企业非法排放含重金属废水被查。司法机关并未简单一罚了之,而是创新推出“替代性修复”方案,责令企业共同出资115万元,将店口社区新益自然村的垃圾场修复建成生态警示公园。同年8月,诸暨市出台《关于建立生态环境替代性司法修复机制的规定(试行)》,将替代修复制度化、规范化。这一做法随后在全省推广。

如今,这座公园成了当地一抹“疗愈”的绿,在重塑人与环境关系的同时,成为鲜活的环保课堂。“如果没有当年那次‘改过’的机会,就不会有我今天和美的家和业。”任有宝动情地说,当年他痛定思痛,关停污染产线,新办锦鸿金属,上马先进环保设施,近年来企业规模与效益稳步攀升。

公园默默见证店口从传统工业重镇变身成为生态宜居新城。2024年,店口镇位居“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第39位,规上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同比增长6.5%。

这座生态警示公园如同一枚绿色的徽章,既铭刻着过去的伤疤,也闪耀着通往未来的路标——绿色与发展,同路而行。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何超群 通讯员 边富良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