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詹春珮,女,1990年12月出生,上海市浦东海事局海区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海巡01”轮船长,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最美职工”、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遭遇过走私船的冲撞、体味过马航失联客机MH370搜寻的无奈……10年来,詹春珮跟随“海巡01”轮巡东海、穿南海、越赤道,多次参与海上搜救,航迹年均可绕地球一圈。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国际海事组织(IMO)第133届理事会上,她被授予2025年度IMO性别平等奖表扬信。国际海事组织充分肯定她在呼吁建立平等机制,为中国航海类专业女性争取上船就业机会,鼓励和引导越来越多女性从事远洋航海事业等方面的贡献。
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
长江口江水滔滔,接天连海、广阔无际;船来船往、百舸争流,一派繁忙景象。5000吨级、长达128.6米的“海巡01”轮像一位昂首挺胸的战士,日夜巡航值守,常年为长江口航经船舶护航。
“海巡01”是我国第一艘兼具海事监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今年2月,詹春珮正式任职“海巡01”轮船长,成为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
在宽敞明亮的驾驶台,英姿飒爽的詹春珮手持对讲机,有条不紊地指挥全船上下协调配合,顺利驾驶“海巡01”轮缓缓驶离码头,直奔长江口目标海域执行专项巡航执法任务。
从2013年到现在,詹春珮在“海巡01”轮上一干就是10年,从见习生、三副、二副、大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在男性船员占绝对多数的公务船中脱颖而出。她经历过马航失联客机MH370搜寻、“桑吉”轮燃爆应急处置等20多起海上重大搜救任务,从一晃就晕船的“菜鸟”,成长为如今劈波斩浪使命必达的女船长。
“现在船上的设备等硬件条件相比于以前,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海事组织也大力鼓励支持女性从事航海工作,工作环境对女性已经越来越友好了。”詹春珮说,“不过作为一名新船长,我不仅要指挥靠离泊、抛起锚等航行任务,团结全船上下圆满完成巡航执法任务,还要组织开展实习生带教等工作,感觉挑战还是挺大的。”
主动请缨加入海上搜救
詹春珮出生于浣东街道詹徐王村,从小就向往大海,所以当初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2013年,考入上海海事局。那一年,我国海事系统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列编。从入行伊始,詹春珮就有志于登上这条船,于是两位“新兵”的故事从那时就已注定将要交汇。
2014年3月,马航MH370客机失联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海巡01”轮作为中方舰队指挥船,远赴南印度洋开展海上大搜寻。任务艰巨,航程漫漫,搜寻时间旷日持久,搜寻团队急需人力补充。当时,船员中清一色是男性,但刚入职一年的詹春珮主动请缨,加入南印度洋失联客机的搜寻任务中。
搜索区域处于印度洋的咆哮西风带,常年风急浪高,第一次出海的詹春珮饱受晕船困扰,第一天就吐了八九次。作为船上唯一的女船员,她谢绝了特殊照顾。一晕船想吐,她就跑到最摇晃的驾驶台,硬抗风浪。
她随身带着塑料袋,吐完了继续工作,每天坚持完成8小时航行班任务。凭着“以晕治晕”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她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恶劣的海况。“现在八级风浪也不能影响我执勤和生活。”她说。
作为这个行业为数不多的女性,詹春珮听过不少质疑的声音。“限制女性的不是航海,是观念。”工作时间越长,她越确信这一点,“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影响更多巾帼力量走向大海
入职第一年,詹春珮在船上待了200多天,直到船长都开始担心她了,“赶”她下船:“你也不能一直住在船上呀,要到岸上接接地气。”
詹春珮开玩笑道:“有几年时间,我最害怕的就是被‘赶’下船。”为了留在船上,她努力钻研船舶驾驶技术、掌握导助航设备、通信设备等12类206个仪器设备的应用、学习各项通航管理规定……
从第一次操纵船舶转向时的“小心翼翼”,到第一次夜间穿行渔船满布渔区时的“提心吊胆”,再到第一次值零到四点班头时的“日夜颠倒”……入职十年来,詹春珮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海上。
周围的同事说,以前总觉得女性在海上坚持不了几年,因为确实辛苦,但詹春珮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她是西施故里走出来的海上“花木兰”。
詹春珮成为船长后,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更多的人。
最直接的影响是,越来越多的巾帼力量走向大海。上海海事局工会工作人员介绍道,以前女性进入海事系统,总是默认从事文职等以岸上为主的工作,现在,女船员越来越多。
詹春珮还创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开展多项课题研究研发。
2024年2月,她带领团队与上海同济医院携手,推进“序贯医疗”建设项目,联手打造海陆一体化的创伤急救体系,为群众水上安全应急救助铺设“快车道”。此外,她定期组织公众开放日,精心推出“航海职业体验”活动,将“海巡01”轮打造成上海市唯一的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姿飒爽胜木兰,豪迈岂止半边天。”这是上海海事局一位老航海人对詹春珮的赞美和期许。万顷碧涛中,这位海上“花木兰”谱写了一曲嘹亮激越的青春之歌!
(越牛新闻综合诸暨西施眼)
作者: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