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都在缩小乡村学校的办学规模。绍兴诸暨斯民小学创办于1905年,这里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了保留和发展这所百年名校,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深化“道觉斯民”教育理念,开发博物教育特色课程,还突破招生地域限制。又是一年毕业季,16位六年级毕业生就要告别母校。
绍兴诸暨斯民小学老师吕淑斌说:“今天是毕业典礼,我选了一张去年纸飞机比赛(的照片),我觉得在今天的场合里面,给他们放纸飞机比赛,本身就是有一种比较好的隐喻。”
这几天,斯民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吕淑斌忙着为孩子们制作毕业纪念视频。他所带的班级一共有16名学生,其中2名来自安徽,1名来自越城区,13名来自东白湖镇。最后一节课上,吕老师把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汇成一本《毕业纪念册》,把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写成文章,编成16本《成长故事》,分发给孩子们。
毕业日,不少家长受邀来到学校,见证孩子们的重要时刻。在家长眼里,这所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老师更是孩子实现梦想的领路人,是称职的“奶爸”“奶妈”。
毕业生家长沙宁说:“他就怕我们把他转到其他学校去,他很喜欢这里的老师和校长。除了跟我亲,就是跟老师亲。”
在校歌的旋律声中,斯民学子们观看吕老师制作的微视频纪录片。每一帧定格画面都是校园生活美好回忆。
斯民小学108届毕业生蔡梓轩说:“学习本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是在这个学校,我感觉学习变成一个娱乐的过程。在自然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习自然。”
斯民小学108届毕业生苏婷雪说:“老师会像父母一样教我们生活,老师教我们做人要公正诚实一点,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毕业仪式上,毕业生代表和老师代表上台分享毕业感言、毕业祝福,校长斯剑光为16位毕业学子颁发毕业证书,并送上毕业寄语。
斯民小学校长斯剑光说:“我们毕业了,第一个要感谢的是爸爸妈妈,他们一直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你。第二要感谢我们的老师,陪伴着走过这六年。我们的校歌里有自觉、自重、自责,我觉得自责很重要,这样你才会更快更好成长。”
《西风的话》是一首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朴实的歌词见证了斯民小学的办学历程。从第一届毕业生离校,到今天108届,校园里的这棵百年楸树见证了一批批学子的成长。绍兴诸暨斯民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这所百年村小是一曲乡土中国的弦歌 ,更是一抹农村教育的乡愁。
作者:记者 余斌 通讯员 斯熠利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