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翁佳美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与会的全国优秀德育教师代表中,有一位是来自诸暨市东和乡中心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老师。
他叫竺建江,47岁,嵊州人,1997年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成为诸暨市东和乡的一名中学教师,自1998年起钻研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山区孩子一张张对知识充满渴望的脸,竺建江沉下心、扎下根,一干就是22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与总书记面对面
昨天上午10点,记者致电竺建江时,他正在整理行囊准备离开北京。回忆起刚参加的那场高规格座谈会,电话那头的竺建江依然激动,他告诉记者:“到达人民大会堂之前,还不知道主持会议的领导是哪位,直到上午10点左右,总书记走进东大厅的一刻,大家都沸腾了,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来自全国各地的170余位教师代表出席本次座谈会,其中,浙江省共有6位。竺建江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基础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出席本次会议。
“总书记说,办好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对思政课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这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责任重、压力大,更应砥砺前行!”竺建江说,“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不怕学生问,经得起学生问”“要会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惊涛拍岸,又要润物无声”……总书记的教导他都记在笔记本里,要好好琢磨、真正吃透。
这场座谈会持续了2个多小时,竺建江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示范课。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昨天,得知老师受邀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竺建江19年前的学生汪铁军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个故事,他在故事里回忆了一堂鼓舞他多年的思政课。
“那天,竺老师说到‘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屡破强敌、战功赫赫,被后人尊称为铁军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马上都集中到了早已脸红的我身上,竺老师走到我面前说:我们班的这个‘铁军’将来也一定能战功显赫!”在汪铁军心中,竺建江就是指引他从一个羞怯少年成长为落落大方的老师的引路人。
“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昭示着思政教育被放在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竺建江认为,思政教育培养的是学生两方面的素养:一是基于课本的理论知识,二是着眼全局的家国情怀。
用爱浇灌学生
22年实践中,在讲透课本知识之余,竺建江还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
“山里孩子比城里孩子内向,很多事情喜欢闷在心里头。”刚工作那会儿,竺建江发现,班级里的“刺头”多是家境贫困、亲情缺失的孩子,为此,他一有时间就家访,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还与其他中学的老师们一起创设了东和乡中学阳光爱心基金,多年如一日帮扶困难学生,已向31位学生发放1.2万元爱心款。
2018年,竺建江作为一名援疆教师,远赴新疆阿瓦提县第二中学支教,成为该校七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其间,他又结对了一名家境贫寒的维吾尔族学生。

(竺建江资助贫困学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阿瓦提和绍兴的青少年在知识层面、学习意识上有差异,但我发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关注点趋向一致。”竺建江说,“作为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致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家风家训文章,发挥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作用,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 编辑:钱天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