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书香夫妻 | 陈可英 陈明焱:桃李天下春满园

2018-08-14 22:32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翁佳美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几天前,陈明焱、陈可英夫妇收到了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陈钧远的“七夕邀请”:趁着暑期的尾巴,诚邀亲爱的爸爸妈妈暂时放下手中的备课本,共赴北京与儿团聚、欢度“七夕”。两位陈老师相视一笑,随即背起行囊携手北上。

这对“60后”的神仙眷侣,是诸暨教育圈里人人称羡的“优秀园丁夫妻档”。丈夫陈明焱是扎根于乡村的全国数学教育优秀园丁,妻子陈可英是执鞭于城市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A

山村学校里的

“双陈情”

陈明焱和陈可英同是诸暨市马剑镇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大山里的优秀青年都有一个“教师梦”,这两人也不例外。

循着“教师梦”,1985年,陈明焱和陈可英相遇了。那是陈明焱毕业的第一个年头,他被分配到了马剑镇上和村的学校,而那年还在读书的陈可英也在该校带幼儿班。

几年后,这对年轻人便情愫暗生。当时,陈可英的不少亲友认为,女娃既然读书好,应该飞出大山去找个条件更好的伴侣。但陈可英独独钟情陈明焱,认为他不仅教学认真严谨,生活中亦善良热心。以前,上和村只有一台电视机,每次大家围在一起看时,都要调整天线接收信号,这事儿从没指定过谁做,但每次爬上楼顶的都是陈明焱。

1991年,陈可英从绍兴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五泄镇中,陈明焱随之也调往该校。在那共同任教的十年里,两人共结连理,并有了爱情的结晶。

陈明焱说:“教书是职业也是事业,你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2000年,陈可英调任海亮中学,成为一名城市教师,而陈明焱则选择继续留在乡村。在不舍两地分别之余,夫妻俩作了约定:无论在何地,都要同作春风风人,共作夏雨雨人。


陈明焱:诸暨五泄镇中心学校教师

陈可英:诸暨大侣小学教师

即便已相恋近30年,二人至今还总是喜欢手挽着手,依旧有聊不完的教育话题。

B

他在乡村里

“春风化雨”

有人曾形容,外表斯文而清瘦的陈明焱,笑容可掬、神采熠熠地走进课堂,一下子就能让课堂明媚起来。在他的课堂上,可以自然地交流、争论与谈笑,却从不需担心教学质量,因为他总能在精心营造的轻松氛围中,教出有趣味的数学、有技巧的数学、有文化的数学、有思想的数学。

在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他用自创的“手指记忆法”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进率;教乘法简便运算时,把寻找“八路军”“新四军”用到寻找“因数8、4”中,如同调兵遣将,神乎其神……

虽在乡村,陈明焱的教育质量毫不逊色于城市学校。其撰写的《情境和活动: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体验: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等多篇论文在绍兴市、浙江省获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近140人获奖,满分奖、一等奖超20人;被授予全国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全国数学教育优秀园丁、国家二级奥数教练等称号……敬业乐业的他是乡村教师们竞相学习的榜样。

教学之外,陈明焱“育人”也很有一套。学生赵一龙儿时不慎引爆废摩丝瓶,面部被炸得血肉模糊,皮肤一直异于常人,嘴和鼻子严重变形。接到这个特殊学生后,陈明焱通过专题教育活动,让全班学生用平静的目光接纳他,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召开班干部会议,要求班干部从学习、生活中全方位地关心他;召开班科联系会,要求每位老师能给予他平等关爱。陈明焱还与赵一龙签了“君子协定”:只要他上课举手,一定先提问他;作业中有错误,一定把他叫到身边耐心讲解;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一定在班上公开表扬。

而在班级管理中,陈明焱对赵一龙是一视同仁,卫生打扫有他,运动会跑步有他,犯错误了照样得挨批评。这样一来,既帮助赵一龙消除了自卑,又培养了其他学生的包容心。

(今年过年时拍的全家福,右一为其子陈钧远)

C

她在城市中

“惠风和畅”

在距五泄20多公里外的诸暨市区,陈可英同样在教学一线探索着教书育人之道。

作为绍兴市“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书香讲师,她带学生们认识身边的作家,以趣味阅读促写作;作为绍兴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她一年开展专题讲座20多次,数以千计的家长受益匪浅;作为全国小古文公益讲师,她在全国设观摩课,参编《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微讲堂》、主编《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作为越民生公益团队负责人,她身体力行地把爱与善植入学生的心中,影响学生及家长成为社会公益力量。她会把教育教学方法、家校互动情况、班级管理心得、日常随笔散文、爱心公益感悟等一一记录在博客中,至今已有上千篇。

陈可英执教的班级都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开心蛛蛛班”,每一届“开心蛛蛛班”在她的带领下,似乎都有了开心、坚毅、团结、永不放弃的魔力。他们的墙报叫“蛛蛛家园”,班级空间叫“开心蛛蛛的村落”,语文课堂里有“开心蛛蛛活动”……品牌化的系统教学模式,使得陈可英与学生如鱼和水般相处融洽。

陈可英曾有个印度尼西亚的学生,她既不会汉语,又不懂生活自理,陈可英便带她回了自己家,一个月里哄她入睡,帮她洗衣服,女孩情不自禁地喊她“中国妈妈”。某年毕业典礼后,一个平常很羞涩的外地学生一把从后面抱住陈可英,叫了一声“干妈”,他说他原本决定转学,是陈老师让他看到了光……陈可英如这个城市里和畅的风,轻柔地拂过孩子们的心田。

D

尊重与陪伴

是最长情的告白

陈可英说,她和丈夫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但是丈夫极尊重她。她爱写作,经常会在杂志期刊上发表作品,为鼓励她,丈夫会拿出与稿费同等的奖金给妻子作为奖励和支持。她近年的业余生活重心偏向公益,成了公益团队负责人,丈夫除不断提醒她注意身体外,还常一同加入志愿活动,并主动承担大部分家务。她的母亲年事已高,年轻时的一件小事能反复说上多遍,但丈夫坚持每周进大山陪伴老岳母说话。

陈明焱也深情地告诉记者,与志同道合、善解人意的妻子一起谈学生、谈家人,是他的幸福所在。即便已相恋近30年,二人至今还总是喜欢手挽着手,依旧有聊不完的教育理念。

在自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理念:孩子要自己带,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正因如此,他们的儿子陈钧远耳濡目染,汲取了父母身上的闪光点,成长为一个善良、独立、孝顺的优秀青年。大三时被武汉理工大学公费选派到台湾科技大学交流,后前往英国攻读服务设计硕士,毕业后顺利入职北京滴滴公司。无论学习工作再忙,陈钧远都不忘日日关心父母。

在陈明焱、陈可英的用心经营下,其家庭被评为“浙江省书香家庭”“浙江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

作者: 编辑:杨寒凝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