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掌上绍兴客户端通讯员 慧 文
一口绍普,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演讲,时不时来个中英文切换,那一刻,帅酷。他就是79岁的绍兴籍中科院院士、国际数值传热知名专家陶文铨。
5月19日,陶文铨上央视《开讲了》,这位从教近60年,至今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立志要把西安交大热流科学工程学科建成世界一流的老人,用行动诠释什么叫学者风范。
陶文铨,绍兴陶堰人,稽山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安交大,毕业留校当教师至今。
陶文铨自称“70”后,绰号是“九三学社”“飞行员”。每天上午9点开始工作,凌晨3点还在发邮件。他对“九三学社”的作息是这样解释,这一作息时间是退休后开始执行的,晚饭后先眯一会儿,晚上九十点钟又开始工作,直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无人打扰,工作效率高。“飞行员”指的是他出差多,经常乘坐飞机。
其实,陶文铨早在2005年就当选中科院院土,功成名就,根本不用再那么拼。但是他对主持人撒贝宁说:“我要完成热工专家陈大夑副校长、导师杨世铭的嘱托,把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做好自己的传承工作。”演讲中,他向大屏幕上的陈大夑雕像深深地鞠躬,令人动容。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学者风度,呼唤大师风范,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学者风度、大师风范?
不甘平庸、追求卓越,这是干事创业的学者必备素养。前几天,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来绍兴做演讲,他说,明朝的万户,为试验利用火箭飞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种为研制火箭飞天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不怕付出、执着的“疯魔”精神,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历史的前进。
陶文铨也不例外,他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2010年,年过七旬的他开始用全英文给学生上课,如今依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8到10小时。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守与勤奋,才有了西安交大的热流科学工程学科今天的成绩。
有人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为了梦想,你愿意付出什么、坚守多久?对每个追梦人来说,这是一道人生必答题,陶文铨用自己的坚守回答了这道人生考题——为使命坚守,为梦想执着!用一生写好“坚守”两字。
作者: 编辑:杨寒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