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杨寒凝 文 通讯员 杨新华 摄
一
暮春时节,行驶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上,你是否留意过,次坞周边的的山上那片漫山遍野的紫色。

她就像仙女下凡的彩带,飘散在你目之所及的地方。
这种在清明前后开的花,没有逃之夭夭妁妁其华桃林的美丽,也没有如同白云般樱花的洁白。
她用一种自然界中极少的紫色,开着小喇叭,顺着枝丫,成串成串地指向天空。
她是桐花。

远归的游子,回乡扫墓,总是能见到这种花。
或许很少有人留意过,桐花的花语是“情窦初开”。
游子说,在这一树花下,是执指之手,与子偕老的地方。
于是这种花自带了一种感情、一种思绪,一种乡愁。

二
平凡之花自有不平凡处。
追古溯今,
桐花的文学意义,独树一帜。
桐花与桃花、杜鹃花都是一种古老的树种。

桐花很早就作为物候见于文献记载,《夏小正》:"三月……拂桐芭(葩)"、《周书》:"清明之日桐始华"。
《周书》记载奠定了桐花"清明之花"的地位。
大诗人陆游曾在《上巳临川道中》:"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杨万里也曾作《道傍桐花》一诗:"春色来时物喜初,春光归日兴阑余。更无人饯春行色,犹有桐花管领渠"。
……

自古,文人墨客都有吟诵桐花的习惯。
只是,吟诵的人大都已经离去,徒留那些花儿寂寞山中开。
正应了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作者: 编辑:杨寒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