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潘晓林 通讯员 蔡柒月
“这是以前磨豆腐的石墨、打麻糍的石臼、织布的纺纱机,都还能用的,可以给孩子们亲手体验。”“这是以前订亲送包的杭州篮,过满月用的夹篮、闹周用的扁篮。”“你看,这个洗脸盆是木制的,做工多么精美,是一个地主人家的大小姐用的。”……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新昌县儒岙镇横板桥村村民张平余家中,看着一件件“老东西”,会让人眼前不由浮现出一幅幅祖辈们生活的画面。

张平余今年60岁,年轻的时候是个做竹编器皿的手艺人,而现在他也没闲下来,整日奔走于各个村落,寻找文章开头提到的“老东西”。“这些器具记录了祖辈们的酸甜苦辣,我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过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吃苦耐劳,勤奋上进。”
平时,张平余四处打听、寻觅,只要听说哪里有个“老东西”,他都第一时间去上门询问。最让张平余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大铜勺,特别大,是以前豆腐店里专用的,他一直想找齐从小到大的一个系列的铜勺,像这么大的铜勺非常稀少了。对方也是个喜欢古物的人,一开始坚决不卖。张平余说,“我跟他说,买这东西不为挣钱,只是想把这些收集起来,给现在的年轻人看,让他们也知道以前的事情。”对方听了很感动,立马爽气的说“那就送给你,你这么用心我们也要热心,这些老东西是要好好的留给以后的人看”。

8年来,张平余如蚂蚁搬家般,将各地搜罗并收藏来的2千余件古物一件件运回来,家里3个房间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但是这些“老东西”,都是只进不出,张平余从没想过卖。
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现在逐渐被家人和大家接受。最初,张平余在家门口卸货,村民们围过来看,嘲笑张平余是个傻子,用小轿车去装一堆破烂垃圾回来。现在,“老东西”越来越多,逐渐小有规模像模像样了,许多村民还回家拿东西无偿给张平余。

张平余抚摸着老器具说,它们能让我们找到过去,希望能有一个宽阔的场地,建个小型博物馆,能让更多的人来看看。
作者: 编辑:杨寒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