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美术学院“天地云间”2016年毕业季创作展示周正式开幕。今年共有4000余件作品展出,给杭城带来了一场充满创意的艺术嘉年华。
然而,就在展览的第二天,美院学子的“梦”却被参观的人给打碎了。
浙江新闻客户端在现场直播时,曾呼吁希望大家能文明观展,尊重每位学生的作品。然而,还是有一些参观者在参观的时候随意用手触碰,导致作品受到了损坏,甚至还有参观者顺手牵羊,直接拿走了参展作品。
辛苦四年
作品却被瞬间破坏
眼前这个悬挂很多玻璃球的公共雕塑,是美院公共空间艺术系本科学生黄文娟、蒋贝妮的作品《teenage dream》。因为是公共空间艺术,参观者可以穿行其间,感受富有女性浪漫因子的环境。

公共空间艺术系本科学生黄文娟、蒋贝妮的作品《teenage dream》。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感受美的作品,却被参观者给打碎了。

作品被人打碎在地
据作者黄同学介绍,其实往年也都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
不仅黄同学的作品被打碎了,本届美院毕业展上,还有很多作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掉落在地而破碎的作品《蓝雨》

《看见不一定真实》

被碰倒数次后破裂的纸模
除了作品被损坏,还有参观者直接拿走了一个Ipad。
在数字交互艺术设计系的展上,有一个《艺术微社区》的设计,每一个邮箱里面都藏着一个iPad屏幕,用于播放学生们的创意。然而开展没多久,设计者就发现其中一台iPad不翼而飞了。

《艺术微社区》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向冬雪 摄
据《艺术微社区》的设计者斯同学介绍,除了自己作品中的Ipad,网游系的周边、影视系的硬盘,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
“说实话,我觉得很难过,这些作品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做的设计,免费展示给大家看。不理解也就算了,可是还要顺手牵羊……”斯同学说道。
无独有偶
多地出现不文明看展
近日,广州美术学院也开始了毕业设计展的活动。
同样的,广美学生的多个毕业作品也受到了破坏:户外装置被弄坏、固定展品被挪动,更有学生耗费心血的陶艺作品被摔得粉碎。
广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阿华,在今年的毕业展上展出了自己的作品——《无题》。从开始构思到作品完成,前后花了他3个月的时间。然而,5月18日,一位参观者在欣赏阿华的作品时,用手拨动了作品,导致作品差点滚落,随后参观者赶紧把作品放回原位。但是等参观者离开之后,因为瓷器没有放稳,还是被摔成了碎片。

阿华的毕业作品被摔成碎片。据 广州日报
最终,拨动作品的参观者同阿华取得了联系并致歉,阿华也并没有追究其过错。
今年的博物馆日当天,我们也被一条不文明观展的新闻刷了屏。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展品被小朋友生生地扯下了一大块,艺术家只能将作品改名成《折》,同时在旁边放了个电视,循环播放作品被破坏的瞬间,以表达抗议。

被毁前的作品《天使在等待》

上海玻璃博物馆被毁坏的作品
手工艺品外的玻璃罩,尴尬了谁?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周末去看一场艺术展,陶冶情操增长见闻。
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文明参观的关注不断加强,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已经少了很多,但仍有一部分人还是会做一些不那么“优雅”的事。参观的时候开闪光灯、大声喧哗这种小一点的事自然不必多说,更有甚者会在文物上刻字、损坏展品。
当我们看到前文提到的那些事,不仅为作品被损坏感到痛心,更为素质滑坡赶到遗憾。面对艺术,我们需要展现出来的,是精神文明的提高,而不是令人唏嘘的哀叹。
如果你已经去过中国美院毕业展览的现场,你会发现很多作品旁边都被学生们贴上了“请勿触碰”的标签,手工类的作品更是能用玻璃罩上的全都被罩上了,都是为了防止大家一个不小心破坏作品,但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在采访的时候,现场布展的学生说:“每年都会有一些展品被损坏,还是罩起来比较保险。”
这层玻璃罩,是为了保护作品,也把创作者的心跟参观者给“隔”了起来。
衣着不整洁、大声喧哗、作品损坏......这些刺眼的词汇出现在新闻里的时候,也刺痛了艺术创作者们。
试想一下,一个人穿着人字拖、咬着牙签、穿着全是泥的衣服大摇大摆地走进一家美术馆,怎么看也感觉有点不搭,你会乐意跟这样的人在一个美术馆里参观吗?显然不会。整洁的穿着不仅是对艺术家的尊重,也是对跟你在一个地方参观的人的尊重。
在欣赏艺术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沉下心来感受每一个作者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给参观者的意境。然而每每我们走在艺术馆里,总会有一些人旁若无人地大声讲电话,即便善意提醒,可能换来的也只是对方的冷眼。其实如果需要讲电话,不如暂时移步到门厅,等处理完事情再继续欣赏也不迟。
在很多展览的入口处,我们经常能看到禁止拍照、禁止饮食的标志,但是面对提示,有的人还会选择视而不见。比如在敦煌莫高窟,虽然在入口处已经明令禁止携带相机、手机等拍摄设备,但是在实际参观的过程中,还是能看到一些游客偷偷拿着手机拍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拍张照壁画又不会消失,自己大老远过来一趟拍张照留作纪念难道不行吗?其实,很多珍贵的展品都十分“怕光”。历史越悠久,文物也就越脆弱,超强的光照会让画作表面的颜料出现氧化,如果大家都照,不出多久,画作表面的颜色就会出现变化,失去原有的色彩。
此外,还有一部分作品是有版权要求的,也许你随手把一张作品照片上传到网络,就已经侵犯了作品的版权。又或者是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做的创意,被照下来传到网上山寨,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沾福气”的讲究,到了寺庙都要摸一摸佛像,沾沾福气。但是这些艺术品并不是大家用来“沾福气”的对象,它们十分脆弱的,除非是作者说明大家可以摸,否则还是静静欣赏的好。一件手工陶艺作品,可能是同学们熬了无数个夜,推翻了无数种方案才辛辛苦苦做出来,但是打破它,只需要1秒。
希望大家在今后看展的时候,多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艺术,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相信带给你的美学享受会更多。毕竟用眼睛感受作品带来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部分内容综合钱江晚报、广州日报、上海玻璃博物馆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