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绍兴“追星少年”周泽震的家中,上演了一场罕见的同框。
电脑屏幕的那头,是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他是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屏幕的这头,是绍兴高一学生周泽震,2022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青年组冠军。
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一起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其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开始及星系、恒星的起源,使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论得到进一步支持。
在这场“隔屏”对话当中,周泽震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约翰·马瑟的研究成果以及韦伯望远镜相关问题用英语向大师请教。
从“追星少年”到“世界冠军”再到“对话诺奖大师”,他热爱的“星星”照耀着少年前行的道路。
“星空好美,我也想拍下来”
2017年,在江西的一个小镇上,周泽震看到了一片难忘的星空,当时天空中朦胧的月亮引起了他的注意,“我想看清楚。”当时还是五年级的他,缠着父母在二手平台买了台望远镜。
“看到别人拍了那么多好看的星空照片,我也想把她拍下来。”就这样,周泽震开启了追星星的第一步。
渐渐地,“想把星空拍得更好看”成为了他的目标。肉眼看到的星空有多震撼,他就想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把那种令人震撼的美更直接地表现出来。
于是,他开始自学钻研,在天文论坛上,他会向“大佬”虚心请教,遇到全英文的新软件,他会一个一个单词去查。
一张星空照片的处理,往往需要经过原片筛选、叠加、拉伸、细节处理、暗部提升、颜色调整等一系列操作,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周泽震和搭档杨翰文的获奖作品《仙女座星系:邻居》,后期处理花费了他四五个小时,“看着作品一步步诞生,很有成就感。”
《仙女座星系:邻居》(Andromeda Galaxy: The Neighbor)
现在,这张获奖照片成了周泽震的电脑桌面,是他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仰望星空的人,自己也在发光”
“我其实只是天文摄影的业余爱好者,爱好这件事就是要取悦自己。”话虽如此,但是“看星星”这件事,周泽震是认真的。
周泽震的作品
为了一张星空照片,他可以在小区楼顶连续熬三个夜晚;
为了一场日食,他可以和家人驱车12小时赶往厦门;
为了不错过星空,他和父亲爬遍绍兴各地山坡,熬了一个又一个的夜;
和家人自驾游的路上,他背上了一套又一套的设备;
……
在江西老家镇上,在绍兴的山上,在厦门,在云南,在塔尔盖草原上,在西藏……走过坎坷之路,只为抵达群星。
2020年10月,他的作品入选《天文爱好者》杂志。
2022年9月,周泽震和搭档杨瀚文夺得2022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青年组冠军。
仰望星空的少年,自己也在闪闪发光。
“宇宙中,会有一处为我闪烁”
获知得奖的消息,毫无疑问,周泽震是开心的,“在天文摄影入门级别,能算是半个毕业了。”
如果说天文摄影是周泽震的爱好,那天文理论是他打心底真正热爱的,“如果能用我们人类已知的东西去解释宇宙中的一些现象,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9月份刚成为高一新生的周泽震,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天文研究员。
在追星星的路上,周泽震在不断往上爬,日夜相伴的星空,最终也会照耀少年前行的道路。
当记者询问天文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周泽震的回答是:“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东西,用你的理论去解释它,你就会觉得宇宙有一处地方,这一刻,它是为你闪耀的。”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魏璐芳 孟周霞 梁永锋 冯古川 编辑:姜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