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渣土车开到哪,停在哪,渣土倒在哪,在大数据监管平台里一目了然。”记者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我市渣土(泥浆)智慧监管平台昨天正式运行,该平台已对全市1700余辆渣土车进行数字管控,今后所有在建项目的渣土施工也将纳入监管,渣土处置正逐步迈向“智”时代。
当日,记者跟随城管执法队员来到轨道交通1号线凤林路站,亲身体验了平台对施工现场、渣土车的“云管理”。“地铁施工产生的渣土主要来自盾构,随着二环北路站至火车站站的区间掘进,每天将产生1000立方米渣土。”项目负责人房明明表示,施工现场专门设置了渣土堆放区,并安装排水、喷淋、监控系统,实现封闭式管理。

据了解,越城区境内智慧快速路、地铁、在建楼盘的施工工地都安装监控探头,并与渣土(泥浆)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云端互联,全景监控功能让工地“尽收眼底”。“监控人员只需在平台上点击不同工地对应的图标,便能切换监控画面,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即介入处置。” 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俞科军说。

工地出入口是渣土管理的重要关卡,以往渣土车出现超载、车厢密闭不严、号牌不清等违规情况,需要依靠城管队员定岗管理或机动巡查才能发现和处置,今后这一情况随着智能监管设备的运用有望得到改变。“渣土车的车牌信息都提前录入系统,智能道闸会进行识别,一旦发现不是系统录入的车牌,道闸就不会放行。”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那么,监管平台是如何对渣土车实现监管呢?记者在越城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城区正在运输的渣土车信息,车牌、位置、行驶状态、运输线路等一览无余,建成包含实时监管、分析研判、信用考核、服务共享等功能的渣土监管平台。
“全市渣土(泥浆)智慧监管系统运行后,越城区160个在建工地、393辆渣土车率先纳入平台监管,并实现全领域、全覆盖。”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俞永强说,每台渣土车上都装有GPS定位系统,通过工作人员操作,可清晰地看到每台车的实时运行情况。

据介绍,一旦车辆渣土偷倒、偏离预定路线、沿途抛洒滴漏,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除实时监控外,该平台还能存储渣土车历史行驶轨迹和相关数据,可据此对违规运输行为进行处罚,有效缓解以往“执法追着违章车辆跑”的困境。未来,全市渣土处置将实现源头、运输、消纳闭环管理。
“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梳理渣土、泥浆运输企业94家、渣土运输车辆1705辆、在建工地2000余个,其相关数据、资料正逐步纳入平台,构建起‘人防+技防’的智能监管。”俞永强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金忞焘 编辑:施妍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