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蕺山,绍兴无人不识,
又有多少人知道蕺山的“蕺”作何解?
蕺为蕺草,也称岑草。古时蕺山盛产蕺草,
宋嘉泰《会稽志》云:
“越王嗜蕺,采于此山,故名。”
蕺山还与另一位绍兴名人王羲之有关。
蕺山又名王家山,
因为王羲之故居就在山脚。
山上原有王家塔、蕺山亭、董昌生祠、
北天竺等诸多历史建筑,可见当时盛况。
天晴风暖,山道漫漫,
眼前的这幢古朴的两层高楼,
就是蕺山书院。
书院不大,占地仅几亩,
但却是著名的蕺山学派的发祥地。
明代著名学者刘宗周及其学生黄宗羲曾在院中讲学。
古木参天 ,藤蔓复垂,
名家道论,学子文思,
都融入了这一砖一瓦之中。
出书院,抬头远眺,一座挺拔高塔,
正立在嶯山之巅。
山顶有塔,登塔远望,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蕺山晴眺”,也被列为越中十二胜景之一。
此时此刻,才真正感受到
“登蕺山则小绍兴”的深意。
登临山顶,在这泼墨如画的山水间,
一起聆听松风合鸣,
该是何等畅快惬意。
脚下眼下,生机勃勃的绍兴,
正在不断流动着,奔涌着。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厉燕军 冯古川/摄制 编辑:厉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