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无处停车”呼唤对实事工程“过程监管”

2018-08-13 11:1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越城区东郭门新村的车主们最近遭遇了回家“无处停车”的烦恼:因鲁迅路景观提升工程实施半封闭作业,小区车辆虽然依旧能够进出,但两个通道一个坡度极大,另一个则坑坑洼洼,已造成好几辆车底盘受损。加上小区正在进行立面改造,到处林立着密密麻麻的钢管,原本可以停车的地方,如今都被钢管占据着,根本没地方停车。

道路维修,老小区改造,道路景观提升……一件件扮靓城市、造福市民的民生实事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秩序造成影响,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种“阵痛”,需要得到市民的理解与支持配合。但现在这种不便到了令车主“无处停车”的地步,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了。

应当看到,车主“无处停车”,有其所在小区的客观原因。东郭门新村本身是个老小区,车位比较紧张,楼房之间间距很小,现在工程一上马,老小区道路狭窄、停车位稀缺的问题就随之放大了。

但小区“先天不足”,不能成为车主“无处停车”的理由。车辆进出不便,施工方完全可以将通道坡度降下来,将坑坑洼洼填平。这既是车主日常生活所需,同样也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于施工方,这是应尽的职责,于车主,则是该享受的权利。举手之劳而无动于衷,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同时还应看到,既然老小区间距小、车位少,施工方就有必要结合小区实际,量身定制施工方案,而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不分青红皂白,死搬硬套固有的施工模式。比如,立面改造能不能间隔几幢进行,而不是全面铺开,以留出一部分停车位,解车主的燃眉之急。只要因地制宜采取对策,相信有些问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是,柯桥区柯桥街道今年在改造提升25个老旧小区过程中,吸取前两年的改造经验,一改之前的“摊大饼”“大杂烩”为“先外墙、后地面、最后雨污水管网改造”的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改造施工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响,赢得了市民的好评。

近些年来,我市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每年都有一大批工程竣工,令广大群众受益。但实事求是地说,在工程建设中,我们更重视其产生(全民推荐、代表票决)、收尾(竣工验收、责任审计),而对其过程则有所忽视,往往只关注其有否达到时间进度要求,而缺少全程的跟踪、督查。也正因为管理上失之于宽,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一旦建设主体、施工方不是以“服务者”的姿态来部署实施,而是以“施恩者”自居,听不进有益的建议,听不得群众的牢骚,与群众说不到一块、想不到一处,“民心工程”变成“无处停车”的“塞心工程”,也就在所难免了。

民生实事工程关乎群众利益,关系政府形象。切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督促建设方多一些推己及人的主动性、举一反三的自觉性,才能真正把一项项实事办得更实、更好,才能真正聚民智、汇民力、解民忧、得民心,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

作者:陆海峰 编辑:俞朝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