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沈红平的三个包子

2025-11-14 07:40

来源:

11月13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表彰大会。绍兴嵊州市"两头门包子店"经营者沈红平作为优秀建设者代表参加表彰。作为一名经营小生意的个体户,与众多知名企业家一同坐在会场中,显得格外醒目。

"我就是一个做包子的,开的是小店,不是企业家,真没想到能站在这里。"这位来自嵊州的农村妇女,用一笼笼小笼包,把自己“包”进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最高荣誉殿堂。

该奖项是浙江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设立的最高荣誉之一,马云、李书福等著名浙商都曾获此殊荣。而在50名受表彰者中,沈红平是少数几位来自基层的个体工商户代表。

回顾十五年的创业路,沈红平说,她其实只用心做好了三个包子。

放心包子

清晨五点,天还未亮透,甘霖镇农贸市场里已经亮起几盏昏黄的灯。498号肉摊前,沈红平如约而至。马青山手起刀落,早上刚杀的夹心肉被整齐地码在案上,全部留给这位老主顾。

肉摊不到五平方米,高处贴着一张泛黄的协议,沈红平的店里也贴着同样一份:“嵊州市两头门小笼包店的猪肉由甘霖镇农贸市场498号摊位马青山提供。马青山保证每天提供新鲜的夹心肉,无过夜肉,无杂肉。

这样的承诺,他们坚守了十二年。

“我沈红平只买新鲜的夹心肉,做放心包子。”从做小笼包第一天起,这个承诺就像刻在了心里。而对马青山来说,这份承诺同样重如千钧。“记得曾有宁波来的游客,在她店里吃了包子觉得肉好,还专门找到我摊位买了10斤肉带回宁波。”

2007年前后的沈红平,还是甘霖镇名在布机厂织布的普通女工。然而身为浙江人,骨子里似乎天生就带着 “创业基因”,让她不甘于安稳。她开过鞋店、奶粉店等,六次尝试,六次失败,最终背上了40多万元债务。

怎么还债成了难题。

“嵊州人无路可走,就去做小笼包。”她笑着说,语气里听不出苦涩。

2010年,她和丈夫在镇上支起一个小摊。没有招牌,没有店面,只有一口蒸锅、一张桌子。谁也没想到,十五年来,从最初的流动小摊,到在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拥有一间自己的店面,沈红平就这样依靠自己的好手艺把生意慢慢做大了。

爱心包子

清晨六点,沈红平的店里已经热气蒸腾。和别的店不同,她的店面有两个窗口:一个出货,一个“爱心”。

环卫工人王喜娟是爱心窗口的常客。有时免费,有时半价,领走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她的爱心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日期。“今天是我第16次来。”她腼腆地笑着。

这样的爱心券,沈红平一个月内发出了2000多张。使用次数不限,来一次,记一笔。她说:“我们不只是在送包子,是在送一份暖意。”

这份暖意,沈红平送了十七年。

从2008年跟着志愿队跑敬老院,到2014年开始自带蒸笼、锅炉、食材去现场做包子,她坚持的不仅是公益,更是一种“陪伴”。她始终相信:“老人想要的不只是一口吃的,而是有人陪他们说说话。”

善意并不总被理解。有人质疑她“作秀”,有人说她“爱出风头”。最让她痛心的,是来自家人的反对。2015年,因她执意外出做公益,丈夫与她爆发争执,最后闹到报警。2019年,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但我从不是一个人。”她说得平静。女儿毕业后从上海回到嵊州,接过她手中的围裙成了“包二代”,同时也穿上了那件红马甲。

10多年来,上万位孤寡老人、2万多名学生吃到了沈红平的爱心包子,参与志愿者达6000多人次,送出了爱心包子超100万只。

共富包子

每到年底的时候,沈红平最开心。

在外打拼的村嫂们会回到老家,向沈红平报喜今年赚了多少。

34岁的张天羊,八年前在沈红平店里学艺,如今在杭州开了一家嵊州小吃店,年入近30万元。“以前在厂里打工,一个月两三千。”她说,“是沈姐给了我一条路。”

从2016年至今,沈红平免费培训了800多名村嫂,她们中不少人走出嵊州,在省外开起了包子店,把小笼包变成了“致富密码”。

“这个从我这里学的,那个也是从我这里学的,”沈红平眼里闪着光,“每次她们和我报喜,说姐我今年赚了多少,我真的是比她们还开心。”

但沈红平的“共富”蓝图不止于此。

嵊州人向来爱吃现做现蒸的包子,但沈红平偏要“折腾”速冻小笼包。2014年,当实体店生意正红火时,她决定进军速冻领域。这在当时几乎无人理解。面对质疑,她一头扎进工艺研发,反复调试馅料配比与面皮工艺,终于突破了口感难关。疫情意外地加速了市场发育,“大家关在家里,把速冻小笼包拿出来一蒸,味道还可以啊。”

如今,她和弟弟合办的“两头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日产速冻小笼包30万只,来自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订单络绎不绝。她就这样“腾笼换市”,喝到了速冻小笼包产业的“头口水”。

更深远的变化也正在发生。自此,像两头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这样的现代化速冻小笼包企业在嵊州加速涌现。嵊州小笼包已形成日产能近千万只的规模化产业。截至2024年,全国嵊州小笼包门店突破3万家,年经济效益达140亿元,带动10万人就业。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9月,嵊州小笼包登陆肯德基全国门店;6月,美国首店开业;多家企业将小笼包出口至欧洲、日本。这只小小的包子,正成为连接嵊州与世界的纽带。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沈红平说。站在省人民大会堂时,她从未想过一笼小笼包也能包出这么大的意义。她说:“这就是身在浙江的福气吧。”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厉燕军 许文超 张衎男 方嘉华 编辑:傅一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