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智驾神器”被央视曝光,换“马甲”继续卖?

2025-10-23 08:14

来源:

日前,央视新闻报道了一款名为“智驾神器”的装置,该产品以欺骗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为卖点,让驾驶人可双手离开方向盘,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10月22日上午,越牛新闻记者查询相关电商平台发现,曾被点名的“智驾神器”已悄然消失,搜索“智驾神器离手”等关键词,要么直接搜不到结果,但平台玩起了“躲猫猫”,相关商品转而以更隐蔽的名称继续流通。

“神器”实为“马路杀手”

仍在平台上“换马甲”流通

央视报道中提到,浙江杭州一男子在酒后使用“智驾神器”,自己躺在副驾驶睡觉,车辆在道路中央停下后引发公众报警。该男子最终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刑。

所谓“智驾神器”,实为一种欺骗车辆感知系统的配重装置,可绕过方向盘脱手报警,让辅助驾驶系统误以为驾驶员双手未离开。

越牛新闻记者尝试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智驾神器”“智驾神器离手”等关键词,发现已无法直接搜到相关产品。

但是,当记者输入“方向盘辅助神器”后,某电商平台出现了多条名为“方向盘装饰品”“方向回正标记”的产品链接,价格在60到100元不等。商家常使用同音字规避审查,并提示用户“关闭目视系统”。这表明,在公开搜索被阻断后,此类商品转而利用更隐蔽的关键词继续“地下”销售。



商品图片看似普通,但咨询商家后,对方会发来详细演示视频,并暗示其真实用途是实现“智驾免提示”,即让系统不再提示驾驶员手握方向盘。

商家发来的演示视频

越牛新闻记者发现,此类商品交易过程极为谨慎。商家会首先引导询问具体车型,并强调“每款车的适配款式和价格都不一样”

当记者随机回复一款市面热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后,商家推荐了一款售价99元的“专用款式”,并信心十足地保证:“我们用的是实打实的真镀银导电布!里面含约3克真银,确保百分百能用的。” 为打消疑虑,商家还承诺:“可以收到货试试看,如果无效包全额退款!

越牛新闻记者与商家聊天记录截图

此前央视记者曾购买的两款产品链接,在报道播出后不到五天就已失效。客服对此避而不谈,仅表示“有问题直接联系”。

这不是“神器”,是“致命工具”

生产销售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在央视新闻报道中,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类装置通过物理配重或强磁吸附方式,欺骗车辆监控系统,属于典型的“驾驶安全作弊工具”

在使用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实测中,未使用装置时,车辆在20秒内即发出警告,随后自动退出智能驾驶;而安装“神器”后,系统全程无警报,驾驶人可完全脱手——极大增加失控与事故风险。

法律专家指出,生产、销售此类逃避安全监测的产品,若造成严重后果,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更重。

若宣传中使用“解放双手”“免接管”等诱导性用语,并导致事故,责任人可能被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电商平台若对平台内经营者销售此类明显危害公共安全的商品未尽到审核义务,也需承担连带责任。

重要提醒:辅助驾驶 ≠ 自动驾驶

目前我国现有车辆的这些智能驾驶功能,能不能当作“自动驾驶”来使用?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目前我国汽车智能驾驶共分为六个级别:

· L0为应急辅助

· L1为部分驾驶辅助

· L2为组合驾驶辅助

· 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指的是在设计运行范围内(如高速公路),系统独立完成所有驾驶任务,但需驾驶人待命接管

· L4的名称是高度自动驾驶,指的是在限定场景(如封闭园区)内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类干预

· L5才是完全自动驾驶,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完全代替人类驾驶

专家表示,现在市面上在售的所有车辆的技术特征均属于二级驾驶自动化等级,也就是要求驾驶人和智能驾驶系统共同完成车辆的动态运行。

也就是说,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人必须持续履行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和及时接管的义务。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慧勤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