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又值开学季,人群聚集,给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创造有利条件,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广大市民应注意做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一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均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前者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痛。后者主要为突然发热、皮疹、“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9月份仍是蚊媒孳生繁殖活跃期,近期国内广东地区疫情态势总体平稳,以散发为主,但东南亚、南美洲等地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导致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预防蚊媒传染病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核心措施是清除蚊虫孳生积水,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防病指引
01
清除蚊虫孳生地。清除积水容器,倒置盆盆罐罐,搞好环境卫生,从源头消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02
做好防护,减少与蚊虫接触机会。家庭可安装纱门纱窗、蚊帐,使用蚊香、电蚊拍,必要时可使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并在裸露的皮肤部位涂抹驱避剂。
03
避免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外出,早晨或傍晚工作或外出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04
室内种养水生植物,有鱼缸等,适时在水缸种放养食蚊鱼。蚊媒传染病流行期间,室内避免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沙石种养。
05
从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地区返绍后,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14天内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 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一类有传染性的疾病。秋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水痘等。9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和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应警惕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防病指引
01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对于学生、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
0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03
出现相应疾病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外出或接触他人时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若出现病情加重,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04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05
学校、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出现聚集性疫情倾向,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将相关信息上报绍兴市学校公共卫生平台,患病学生痊愈后需凭复课证明方可返校复课。
三 食源性疾病
9月份,随着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学,人员流动和人群聚集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加大。食源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诺如病毒等,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防病指引
01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时要洗手,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不喝生水。
02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03
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者餐厅。
04
切勿采食野生蘑菇,一旦发生野蘑菇中毒,应立即到医疗机构救治,就诊时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便帮助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指导救治。
05
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到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就诊。
(内容来源: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