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绍兴进入惊蛰节气
3月5日就是惊蛰节气
惊蛰意为“春雷惊百虫”
是春季能量迸发的关键节点
此时阳气升腾,蛰伏的昆虫与草木苏醒
人体气血也从冬季的“闭藏”转向“生发”
中医认为
惊蛰养生重在“疏肝健脾、防病护阳”
需顺应天时调整生活方式
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清补为主 平衡肝脾
少酸增甘,疏肝养脾
忌酸敛: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易收敛肝气,阻碍阳气升发,春季需减少摄入。
多吃甘味:山药、南瓜、红枣、蜂蜜等甘味食物可健脾益气,调和肝脾阴阳,宜多食。
辛温发散:韭菜、洋葱、香菜、生姜等辛香食物助阳气升发,搭配鸡蛋、豆制品更佳。
吃梨润燥 清热生津
民间有“惊蛰吃梨,病虫远离”之说。梨能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缓解春季咽喉干痒。
体质偏寒者:可将梨与冰糖、银耳炖煮,中和寒性,或蒸熟后食用。
防春燥食谱推荐
百合莲子粥:滋阴润肺,安神助眠。
荠菜豆腐羹:清热解毒,补充钙质。
玫瑰花茶:疏肝解郁,改善情绪。
春捂有度 早睡早起
“捂”三处,抵御倒春寒
颈背:人体阳气汇聚之处,受凉易感冒,外出时可用围巾护颈。
腰腹:避免露脐装,睡前可热敷肚脐(神阙穴),温补脾肾。
脚踝:“寒从脚起”,穿袜盖过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防寒气入侵。
睡眠黄金法则
夜卧早起:22:30前入睡,6:00-7:00起床,顺应日照延长规律。
午间小憩:11:00-13:00心经当令,闭目养神15分钟,可助恢复精力。
柔缓运动 生发阳气
推荐运动
晨起拍八虚:轻拍两腋(疏肝)、两肘(养心)、两髀(健脾)、两腘(补肾),通畅气血。
散步踏青:每日6000步以上,接触自然光线,调节生物钟,改善春困。
瑜伽拉伸:多做“风吹树式”“猫牛式”,舒展肝胆经,缓解肩颈僵硬。
禁忌提醒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晨练需待日出后,避开湿冷雾气。
疏肝解郁 忌怒忌躁
春季情绪病高发原因
肝主疏泄,春季肝气旺盛,若郁结不畅,易引发焦虑、失眠、头痛。
调节情绪小妙招
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每日按压3分钟,排解郁气。
闻香疗法:薰衣草、柑橘类精油扩香,舒缓神经。
“嘘”字诀:清晨面朝东方,深呼吸发“嘘”声,清肝火。
防风邪 防过敏 护血管
防风邪入侵
惊蛰多风,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易引发感冒、面瘫。
防风措施:出门戴帽,避免风口久坐;常按风池穴(后颈发际线凹陷处)。
过敏人群防护
花粉过敏:10:00-16:00花粉浓度高,减少外出;回家后盐水洗鼻。
皮肤敏感:避免辛辣发物(如海鲜、羊肉),用马齿苋煮水外敷可止痒。
心脑血管预警
气温波动易致血压升高,中老年人需注意:
晨起喝温水,避免猛然起身。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避免情绪激动。
养生小仪式
梳头升阳:晨起用木梳从前额至后颈梳头100下,刺激百会穴,提神醒脑。
艾草驱寒:艾叶煮水泡脚(15分钟),祛湿散寒,改善睡眠。
(内容来源:健康中国)
作者: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