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千年名湖贺家池畔,将再现“明月楼”

2025-02-20 15:10

来源:

2月18日,2025年度上虞区“凤凰领航·共富同行”公益基金助力共富项目揭晓,道墟街道明月楼共富工坊等7个项目获得基金资助。

位于越城区孙端街道、陶堰街道与上虞区道墟街道3个街道交界处的贺家池,碧波荡漾,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传说贺家池与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关,唐天宝三年(744),他回到故乡绍兴,写下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足迹亦遍布乡野。“明月楼”是贺知章会客、创作的一处场所,可惜早已不复存在。

计划投资400万元的明月楼共富工坊,主要建造一栋二层仿古建筑,打造贺知章名人IP和江南文化沉浸式体验场馆。接下来,这里还将与新屯南村正在打造的“一壶江南”等文旅业态串珠成链,擦亮“江南威尼斯”金名片。“明月楼共富工坊投运后,每年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还能带动近40人就业。”上虞区道墟街道党工委委员吕青松说。

“凤凰领航·共富同行”公益基金于2022年由上虞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旨在发挥上虞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示范作用,联合区慈善总会、爱心企业家、企业党组织筹集了8000万元资金。基金以“留本捐息”形式,每年提取基金总额的5%作为运作资金,额度为每年400万元左右。

经前期联合预审,这次共有11个项目入选路演评审环节。经项目可行性、建设管理、预期成效和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的评审,最终,道墟街道江南文化创客中心(明月楼共富工坊)项目、永和镇“镇村联建、携低共富”项目、东关街道三丰智创共富项目、下管镇“三宝”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上浦镇“江边里”共富工坊2期项目、章镇镇红心共富党建联建项目、汤浦镇“童你一起”共富工坊2.0版项目等7个共富项目胜出,其中明月楼共富工坊项目获得80万元资金支持。

此前,越牛新闻记者曾专程前往绍兴千年名湖贺家池,了解它涅磐重生的故事:

贺家池还湖记

傍晚时分,在越城区孙端街道皇甫庄村村党总支书记钱建林的带领下,我们乘着一叶扁舟,往贺家池湖中央划去。

微风拂面,蝉声鸣鸣,晚霞倒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这一刻,时光仿佛倒流了,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

40年,于千年积水成湖的贺家池而言,不过短短一瞬,而就是这一“转瞬”之间,贺家池经历了沧桑巨变……

伤痕

贺家池曾一度失去过它美丽的容颜。

今天,我们打开最新的卫星地图,贺家池的轮廓清晰可见。它位于越城区孙端街道、陶堰街道与上虞区道墟街道3个街道交界处,大片的水域连在一起,清爽又整洁。而就在9年前,卫星下地图的贺家池,坑坑洼洼、杂草重生,一片狼藉。


(2023年贺家池卫星地图)

(2014年贺家池卫星地图)

时间回到2014年。

当时,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播出了贺家池区域环境污染问题,贺家池被人为切割出多片农耕地、垃圾处理地。这个一度被誉为虞绍平原第二大湖的水域仅剩下不到700亩水面,尚不足史料记载面积的五分之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筑堤造田,挖土制砖,倾倒泥浆……贺家池的水土资源逐渐被蚕食,湖面面积从原来的3000余亩,萎缩到不足700亩。沿岸生态遭到破坏,湖区污染危机重重。

今年68岁的孙端镇皇甫庄村村民钱金友,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贺家池的样子。“我小的时候,贺家池水浅而清,连湖底的水草、鱼、虾都能看见。”后来,一切都变了,贺家池的湖水变得越来越浑浊,湖里砖窑厂排出的废气污染了大气,严重影响周围群众的身心健康。

“救救贺家池!” 眼看着大湖一天天消失,周围的居民发出了呼喊。

蜕变

痛定思痛,一场针对贺家池的修复行动开始了。

2014年起,绍兴市逐步转变发展理念,着力对贺家池实施综合整治,通过恢复水面、连通水系、还湖于民,重新恢复部分湖面。

之后,在相关部门强力推动下,农庄、泥浆车间等都被顺利整治拆除,拆除后项目用地全部还湖复绿。

但是,贺家池的保护与修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

贺家池怎么治?治完后恢复成什么样子?大家有了争议。

到了2017年,在充分听取沿岸百姓意见基础上,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及省市相关部门要求,绍兴又重新修改了贺家池治理规划。

(贺家池规划调整总平面图)

(2017年夏季,贺家池西侧区域的德昌源窑厂烟囱被成功定向爆破,是贺家池水环境整治中重要的一步)

“我们按照尊重历史、依据现状、统筹规划、尽可能恢复贺家池水面的要求,请来了国内专家,重新编制了规划。”绍兴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规划, 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定位突出“生态田园”。

2020年,在贺家池生态公园内,成立了绍兴首个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警示教育基地,以生态环境保护反面案例为教材,进一步增强市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到目前,贺家池已累计恢复水域面积约2000亩,现有水域面积2810亩,基本达到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湖面清波再现,周边生态环境修复改善。

一颗绿色心脏,在绍兴东部重新跳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态活力。

未来

“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在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中,描绘了幼时在贺家池看戏的场景。

如今,我们漫步在贺家池畔,在孙端街道皇甫庄村的村委会门口,可以看到一座名为“包公殿”的仿古建筑,它立在湖边,看着岁月变迁。

(皇甫庄村)

钱建林介绍,这就是鲁迅当年看社戏的戏台旧址。在此极目远眺,水系联通后的贺家池,碧水荡漾。乌篷船上看社戏的水乡风情,百年之后,得以重现。

孙端街道办事处主任谢炜介绍,接下来他们将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持续推动“还湖复绿”“人水和谐”生态治理,留住贺家池的一池碧波。

从与水争地,到水进人退、乃至人水和谐,贺家池的沉浮变迁,是水乡绍兴近三十年来人水关系变化的缩影。贺家池还湖千亩,要继续泽被一方,再存续千年,更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

(湖边的荷花)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八八战略”重要决策部署。围绕生态领域,亲自擘画了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美丽蓝图。

千年贺家池涅槃重生,无疑是这张蓝图中靓丽的风景之一。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范文忠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