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阴霾挡不住四面八方的阳光,也抑不住万里山河的盎然生机。位于曹娥江支流长乐江上游的南山水库,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依然风姿灼灼。从绍兴古城驾车出发,约一个半小时,来到离嵊州市区30公里的南山水库。站在坝上,只见湖水清澈浩渺,晶莹如玉,四周树木层林尽染,如山水画般唯美。
据说,古时的南山江尚未筑坎蓄水,风景更为秀丽,引得无数诗人踏访此地,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如今,经过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她已成为嵊州人民的“大水缸”,但仍不失婀娜风姿。
悠然见“南山”
“走吧,一起上去看看水库。”刚到南山水库管理中心,中心办公室主任钱伟南便迫不及待带我们向水库大坝进发。他说,南山湖不仅是个“大水缸”,更是一个四季风光不可辜负的美丽生态湖。我们一起沿大坝缓缓向前走,只见库面平静宽阔,库水碧绿无痕,整个水库坐落在群山环抱中,一眼望不到头。
去坝口的路上,碰到几名徒步的“驴友”。交谈中得知,他们一行是慕名而来,只为领略冬日南山水库的美景。“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还没走几步路,大家就被这里的苍山碧湖所吸引,纷纷拿起手机拍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想彼‘南山’大抵也如此‘南山’吧。”“驴友”星光说。
“水库大坝高度达到72米,这也是目前全省最高的土坝。”钱伟南向我们介绍。在大坝上,施工人员正在对坝顶道路进行维修养护。“这几天天气不错,抓紧把这项工作完成。”南山水库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长金美丽告诉记者,坝顶区域气温要比山下低不少,冬季时常出现冰冻情况,为了更好地维护大坝,专职人员除对水库进行日常巡查外,还对大坝位移和沉降进行重点监测。
溢洪道启闭机房就在大坝右岸,站在机房所在的桥上,就可以看见正常溢洪道的全貌。600米长的溢洪道顺着山势倾斜转弯,可以想见,泄洪时只要双孔闸门一开,库水就会以磅礴之势奔涌咆哮而下。“这个是泄洪放空洞,汛期水库通过这里泄洪调节。”钱伟南指向山岙的一处启闭机房说,库水泄出库区后,在山脚下汇入河道。
湖上传佳话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这是唐代诗人崔颢在《舟行入剡》中描写南山江的诗句。在诗人的笔下,青山绿水,繁花似锦,云卷云舒,南山湖的美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南山水库,即为南山湖。南山湖的“双溪走虹”在古代是一大美景。双溪,《嵊州钱氏宗谱》第五十二卷“附古迹”载:“双溪一名西溪,一名深溪,源皆自东阳来,蜿蜒如长虹,汇于村之下,趋而东,判溪上流也。”这两条溪江蜿蜒而来,如长虹一般,由此有“双溪走虹”的美名。明代诗人梁所善的《双溪走虹》,“溪流远岸来,宛若双虹走。落日含瞑烟,光彩映林薮。”,短短20字,尽现赤色夕阳下双虹般的双溪美景。
然而,双溪一带经常发生水灾,因而重建双溪石桥成为了一项重要工程。关于修建石桥还有一段佳话。百姓苦于水灾泛滥,但缺乏钱财修建石桥,长乐钱氏便伸出援手,但还未开始修建,钱氏便与世长辞,其子钱钊为实现父亲遗愿,穿着孝服亲自实地考察,参与石桥建设,最终历时二年建成双溪桥,受到民众的爱戴。
而南山水库的建成,则是当地人民齐心协力、辛勤劳作的成果。据《嵊州水利志》资料记载,1958年初,宁波水利局(当时绍兴专区撤销,并入宁波专区)初步设计南山水库。7月15日至次年3月25日,输水隧道开通,民工按区、乡分摊任务,人数达1.17万人。水库工地设党委和工程指挥部,以大公社为单位成立兵团,做到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至1959年12月5日,堵口准备就绪。次年3月,堵口完成。4月,工地组织加高大坝,保证安全渡汛。1960年9月,坝高增至55米,水库初具规模,开始蓄水受益,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之后,水库还建设了自来水厂和发电厂,供给嵊县大部分地区居民使用。
如今的南山水库已经成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既有建筑坚固之美,也有原生态山水之美。南山水库是嵊州市民的“大水缸”,目前年供优质原水5000万立方米。2014年“五水共治”以来,为确保人民群众喝上优质放心水,南山水库管理中心大刀阔斧积极有为,全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成功创建为绍兴市级最美河湖,保持总体评价一类水质标准,2019年度、2020年度获评省水利厅、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安全保障优等水源地。
作者:记者 汤桂平 见习记者 章淳 实习生 赵梦倩 钱奕男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