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柯桥“盲商”卖起峨边优质猪

为东西部对口协作添一把火

2021-12-28 09:5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12月1日1点多,来自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10头乌金猪和90头“粮食猪”运抵绍兴后,董泉信才放下心来,安心地入睡——他为这事忙活近半年,终于有了实质进展。

董泉信是柯桥安昌有名的“盲商”,2001年因车祸失明后,他不但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反倒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经常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今年6月起,在柯桥区发展和改革局的“牵线”下,董泉信加入了东西部协作帮扶队伍,帮助峨边销售生猪,首批收购6000头。

把优质猪引入绍兴

与峨边的结缘,源于董泉信的一次实验。去年,他从四川购入2.5万公斤乌金猪鲜猪肉,将脆韧的前夹心肉和筋道的后夹心肉合在一起,配上安昌传统的母子酱油等调料,做成了一批乌金猪香肠,口感更有嚼劲,又香又油润,小范围试营销后,很多人都反映好吃。“香肠好吃,与食材有很大关系。绍兴没有乌金猪,何不引过来试试?”董泉信很快萌发了创业想法。

得知董泉信想收购乌金猪,柯桥区对口工作领导小组的干部立即找上门,向他推荐了峨边的乌金猪。7~8月,董泉信两次前往峨边实地考察。

在峨边的走访中,董泉信对当地养猪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农户养殖较多的是乌金猪和“粮食猪”,乌金猪平时放养在山上,生长周期要14个月,主要供给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高端客户;“粮食猪”虽比不上乌金猪,但靠吃玉米、土豆等长大,比“饲料猪”肉质更好一些;两种猪的销售基本在四川省内,因为市场有限,农户养殖也不成规模。

当地养猪大户、峨边伯仲乌金猪养殖场的负责人赵志明说,自己养了8年乌金猪,养殖场年存栏量1000头左右,因为销售渠道少,主要靠客户预定、猪肉深加工两种方式销售,其他散养生猪的农户则每家养个三五头、十来头,以自产自食自销为主。

“这么好的猪,不走出四川,太可惜了。”回到绍兴后,董泉信愈发坚定了收购峨边猪的决心,“如果能打开绍兴乃至浙江的市场,那么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生猪年存栏量一旦提高,他们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

说干就干,董泉信马上组建团队、注册公司,落实厂房和门店,投入了100多万元。营销计划也很快出炉:一部分猪肉供给大食堂、餐厅、酒店等;一部分猪肉自营,通过连锁门店销售;一部分猪肉深加工,做成香肠、腊肉。

以仁义之心做产业

“猪虽好,但绍兴没有市场基础,前期估计会亏损一段时间。”近两个月来,身边好友不止一次提醒。董泉信不是没算过这笔账,但依然坚持做下去,他将新公司注册为“绍兴董仁记食品有限公司”,意在用仁义之心经营这个企业。

“他就是这样的人,认准了要做一件事,肯定会做到底。”“董仁记”负责人胡冰告诉记者,自己两个月前加入这个团队,主要是被董泉信身上的闪光点所吸引。

32岁那年令他失明的车祸,以及后来如何适应新生活,董泉信都不愿意再提,只是反复强调,自己不需要同情,残疾人也能撑起“一片天”。记者观察到,他走路坚持不用盲杖,把手搭在别人肩上就能健步如飞;吃饭不喜欢别人夹菜,只要告诉他面前有什么菜,他就能自己夹;靠着语音提示,手机也“玩”得很溜。

这些年来,董泉信经营着一家百货超市、一家酒业贸易公司,年销售额有500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好事也做了很多:担任助残热线的接线员,为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创业指导等服务;成立残疾人帮扶基金,提取自己公司卖酒的利润注入基金,帮助更多残疾人创业……这次去峨边考察,他又结对了5名当地大学生,给每人每年资助6000元,直至其大学毕业。

眼下,峨边-绍兴的猪肉销售链已初步建立起来,董泉信开始考虑新的计划:“帮扶产品类别和地域范围可以再扩大些。我已经派出人员前往峨边及周边地区,还去了与柯桥开展‘山海协作’的江山市,努力发掘更多生态优质的农产品,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作者:记者 陈 松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