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严小军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与近30个客户打交道。迎丰股份没建成智慧工厂之前,严小军没少为跟踪客户订单的生产进度而苦恼。那时,严小军几乎每天一早就要到印染车间,查看生产进度。“每天有几十种花型的面料,等了解清楚差不多一上午就过去了。”严小军曾经的苦恼现在被一款手机App彻底解决了。
今年,迎丰科技股份不仅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投运的新工厂还成为了全省第一批智慧工厂,智慧工厂给印染的每一个环节都带来了喜人变化。信息工程师倪伟枫带记者参观了智慧工厂的“大脑”。只见新办公大楼一楼的环形墙壁上,40块LED屏组成了一块超大屏幕,清晰显示着工厂每个生产环节的情况。令人惊奇的是,染缸里的生产数据,也能在屏幕上不断实时跳动。“一个车间三四十个染缸,每个染缸的生产数据都直接显示到了大屏幕上。”倪伟枫说,业务员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App,查看生产进度情况。“哪个客户?哪个花型?进度如何?一目了然。”
迎丰科技的智慧工厂先是在八分厂试点,印染车间是迎丰科技智慧工厂最核心的部分。与传统的印染车间不同,这里的每一台染缸安装了不少传感器、计量器等仪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让染缸仿佛长了“最强大脑”。这个车间里,复杂的印染生产工艺实现在线采集,染缸的能源消耗数据也能实时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印染车间的染化料实现了中央配送,染化料、助剂通过管道自动输送到指定染缸。“以前,染料靠老师傅的经验调配,难免大手大脚造成浪费。”迎丰科技副总经理徐亦根说,现在实现数字化后,染料的计量已经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不仅大大减少了染料浪费,也更有利于环保。
在八分厂的智能立体仓库,昔日印染厂最苦最累的活儿,也变得异常轻松。仓库有1700多个仓位,能容纳近3万匹成品布。如此体量的仓库,入库工作却只有范石元一名员工。一匹匹成品布从染色车间下线后,打包好传输到老范这里,老范扫一下条形码,再按一下按钮,成品布会自动“跑”到黑灯状态的立体仓库里,整个流程仅3分钟左右。“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入100多个仓位的布。”老范笑着说,“以前靠人工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染料、能耗等是印染企业的成本大头,迎丰科技智慧工厂的目标是精准控制“每一缸布的成本”,从而提高印染附加值。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迎丰科技智慧工厂项目预计生产效率提升45%、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45%。“智慧印染是大势所趋,但我们的智慧工厂还在探索当中。目前从降本增效的指标看,各项指标向好,但与理想状态比还有一段距离。”徐亦根坦言。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也是一种生产资料。印染生产环节积累的海量数据,让迎丰科技看到了无限可能。“工厂实现数字化,对每一缸布生产情况实时监控,只是第一步。”徐亦根说,接下去,公司将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精密地调制出产品的最优工艺、最佳能耗等高效“配方”。长此以往,印染数据这座“富矿”,将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孕育出的“金矿”。
作者:记者 王旭东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