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闪耀,彩带飘扬。在诸暨市陈宅镇东蔡村,一个占地350平方米的婚庆喜棚十分亮眼。但奇怪的是,里面却不见新人、宾客及宴席,不少路过的村民疑惑:老吕家的喜事缓办了,这喜棚怎么还不拆啊?
昨天清晨,谜底终于揭开了。亮堂堂的大棚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防疫物资,地上布满了黄色的一米线。原来,喜棚连夜改成核酸检测点,原本应该在这里走上红毯的新人,也在现场做起了志愿者,帮助维持秩序,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填报信息。
12月11日,本是吕璐莎和刘向东这对新人举办婚礼的日子,喜帖早就发出,酒席也已准备妥当,谁料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因疫情防控需要,村两委会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这对新人和他们的父母都很配合,推迟了婚事。当天,吕家只备了两桌便饭,并把情由一一向亲友解释。
婚事缓办,对吕家人来说,除去耗费的人力、精力,搭喜棚、买菜等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万余元。不过,全家人毫无怨言,新郎新娘还给东蔡村关爱基金捐赠了1000元。在得知村里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却缺乏场地后,他们一致决定:继续租用喜棚,为医护人员、村民们提供一个可遮风挡雨、抵御寒冷的核酸采样场地。
“为了这场婚礼,全家人准备了很久,但疫情当前,不办酒席是对大家负责。”新娘妈妈吕萍说,作为一名党员和村里的网格员,自己早在前几天就投身到村里的防疫工作中,在得知村里要全员核酸检测后,女儿、女婿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村里的志愿服务。
登记信息、消毒,进行咽喉拭子取样。一直到下午3点,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各司其职,共完成了908人核酸样本采集。
作者:记者 何丹 翁佳美 通讯员 朱黎灵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