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水库。
从兴建,到保坝,再到除险加固,她历经多次“伤筋动骨”,却“老当益壮”,至今仍运转良好;
从拦洪蓄水发电灌溉,到成为饮用水水源地,一度替代陈蔡水库(东白湖)向80万人口供水,是诸暨市民的第二口“大水缸”。
这个安静却有点“魔幻”的水库,就是诸暨石壁水库。
为探寻石壁水库的前生今世,记者两次前往库区。站在大坝上,望着眼前澄澈浩荡的水面以及认真巡逻守护的工作人员,我恍然大悟——用一库清水默默滋养城市,不就是这座老水库最新最出彩的故事?!
水库“老革命”
上绍诸,转诸永,下了高速再行驶一刻钟左右。时隔半个月之后,12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石壁水库。水库位于诸暨市陈宅镇石壁湖村,库以地名。
那么石壁村名又是怎么来的?看地形就知道了!车下高速,就能看到一座座山迎面而来,越是近村,山越多,也越陡。山环石抱,壁立千仞,村名形象展现了这里的地理特征。
上了水库大坝,这一地理特征的感受更为强烈。站在106米的坝顶上,眼前是一派冬日水库的壮美景象:千山耸峙,层林尽染,万顷碧水,湛蓝如珠。
“今天水位88.5米,库容量3700万立方米左右。”一旁的诸暨市石壁水库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汤晓栋说,现在是枯水期,水位比较低,要是水满的时候,景色更美!
璜山江是石壁水库的源头。
因为两岸群山环抱,坡陡流急,历史上,璜山江水患多发,给下游造成威胁。1958年,经浙江省宁波专署和省水利厅批准,诸暨方面开始在璜山江上游筑坝兴建水库。
1964年,石壁水库竣工。
1979年,实施保坝工程,于1992年完工。
2002年,石壁水库经大坝安全鉴定,安全类别为三类坝,于2003年11月开始实施除险加固工程,于2009年4月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当时河南省多个水库发生漫堤垮坝事故,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石壁水库工会主席周浩夫,1983年进入水库工作至今,是水库建设发展的主要参与者、见证人。
他告诉记者,保坝工程除了开挖溢洪道,还对大坝进行加宽加高,工程为大坝加了一道“保险”,也大大增加了水库库容,由原先的7199万立方米提升到1.10亿立方米的总库容。
2003年实施的除险加固工程,则对大坝心墙进行了防渗处理,并对原先下穿大坝的输水隧洞进行改道,消除渗漏隐患,进一步提高大坝安全性。
担起新使命
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这是石壁水库规划兴建之初的功能定位。但建成半个世纪后,老水库迎来了新使命——供水。
在水库大事记中,真实记录了石壁水库“成长”中的各项重要事件,唯独找不到跟“供水”或者“饮用水”有关的记载。
2012年,石壁水库被列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去年,又被列入全省县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名录。
2012~2013年,水库开始铺设供水管道,连通诸暨城区水厂。
去年10月,省重点水利项目陈蔡水库加固改造工程开工后,由石壁水库作为备用水源替代供水,这一口“诸暨第二大水缸”正式启用。
汤晓栋告诉记者,其实从2019年起,他们已启动供水试运行,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调试测试。陈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始后,则全力做好替代供水工作。
据了解,石壁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为20万吨/日(陈蔡水库为26万吨/日)。今年8~9月用水高峰期,石壁水库开足马力,实现最大供水量。
统计数据显示,水库去年供水3900多万立方米,今年以来已供水4900万立方米,让下游及诸暨城区约80万人口享受到“优质水供应无缝衔接”。
11月17日起,陈蔡水库阶段性恢复供水,石壁水库关闭了已运行一年多的供水阀门,但依然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护好“大水缸”
随着进入饮用水源地行列,水库管理重点也发生了改变,“水源地保护正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一项保障任务。”汤晓栋坦言,工作压力也随之大大增加。
比如,为保证水源充足,需要在调度上更加精准,按照“先生活再生产”原则,在确保防汛安全前提下,需要尽可能多的拦蓄水源。“还有水质安全上,作为饮用水源地,水质需达到二类水及以上标准。”
为此,水库多措并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逐步实施库区水保工程,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定期巡查,委托专业保洁物业公司开展水面日常保洁。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成鱼梳理和按比例增殖放流鱼苗,促进“以鱼洁水”“以鱼活水”。
为进一步保护水源地,针对市民、游客进入库区烧烤、游泳、嬉水以及偷捕偷钓等行为,水库管理中心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按要求在库区设置饮用水源地保护标识标牌,设立保护界桩,划定保护“红线”。今年10月,水库管理中心又投入200万元实施加设防护网等工程措施,在水库四周共计安装防护网8.2公里。同时,结合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主题日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尽管如此,违法违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周浩夫分管水质保护,直言这块工作“让人头疼”。为方便管理,石壁水库水质保护科直接设在水库边上,今年汛期一结束,身为分管负责人的周浩夫又将办公地点搬了过来,亲临前沿一线指挥。“现在钓鱼的人越来越多,水库成了偷捕偷钓重灾区。往往我们一走,他们又来钓了,防不胜防。”为此,他们人就住在科室里,白天、晚上不间断巡逻,并联合公安、渔政、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动执法。为了加大震慑力度,还借助电瓶船开展“静音式执法”,效果显著。
“前几天我们刚集中销毁了一批执法行动没收的钓鱼竿、游丝网、地笼等,光是鱼竿就有300多根。”周浩夫说,之所以严禁垂钓,一则饵料污染水体,二则渔业资源减少后,生态链就会遭到破坏,水体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同样影响水质。
“饮用水源地保护事关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责任重大,不容马虎。”汤晓栋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升级水源保护举措,在增设监控探头的同时,将引进无人机进行全天候巡逻监控,护好这口诸暨人民的“大水缸”。
作者:记者 周国勇 文/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