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马村村口。
嵊州市崇仁镇赵马村,始建于南宋。据介绍,村民中费姓居多,其费氏始祖来自冀州平河。
在外人眼里,崇仁镇不少人颇有才干与才华,会干事能成事,但缺点也有,如果把他们集合在一起,难以拧成一股绳。但赵马村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这个由5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650人的崇仁镇第一大村,在村两委会的治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奏出了最美和声,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法治村、省级善治示范村等荣誉。
“和美赵马”是怎么炼成的?近日,记者走进该村,一探究竟。
民主治理得民心
从嵊州市区出发,驾驶汽车沿省道绍甘线向西南行驶12公里左右,就到了赵马村。连片的稻田、碧绿的莲叶、缤纷的花草……走进村里,一派夏日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而对赵马村村民来说,心里还有更美的。
经过1个多月的改造装修,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焕然一新。新的办公室按照便民窗口的形式重新设计、布置,村民办事有了休息区,环境更好。
门口的传达室,则被改造成嵊州农商银行一个网点,提供水电费代缴、存取款等业务。
对于村里越来越多的新变化,村民费抚生连呼“做梦都想不到”。
确实,10多年前,这里还是另一副模样。
2007年,嵊州市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原赵马、绕溪、亭山、李家宅4个村合并成新的赵马村;2020年,又并进了招龙桥村。这些村中,除了原赵马村办有砖瓦厂、陶器厂等,集体经济比较富裕,其他四个村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单一。
“刚合并时,村里大事小情不断,既有新发的,也有历史遗留的。”赵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费子恒当了多年的村干部,见证了这个大村的发展变化。
邻里矛盾频发,村民动不动上访。彼时,身为原赵马村会计的费子恒也经常参与调解,四处“灭火”。
矛盾宜疏不宜堵。怎么疏?建机制!
2017年,以费子恒为村党总支书记的新一届班子上任后,每个自然村指定一个分管干部,同时每个自然村选出党员和村民代表,建立网格长和网格员制度,负责村民意见建议的收集和矛盾纠纷化解。
规范村级工程项目决策流程。规定每个工程项目和建设事项,都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进行评议,通过后才由村两委会付诸实施。
通过招投标,村民费抚生带领的施工队承包了村委办公室便民化改造工程,他对村里的民主管理深有体会:“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开会讨论表决,如果代表们反对,项目就不能实施。”
上半年梅汛季,村里的西溪堤岸受到暴雨冲刷,部分堤石出现松脱、垮塌,村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修复加固。这个项目同样由费抚生的施工队在负责,“这样的民生实事,受村民欢迎,也让村民放心。”
一系列民主治理新举措,让村民提了气,放了心。
协同发展心更齐
“放在以前,这种工程想都不敢想。”将近中午,天气炎热,在招龙桥自然村村口的通村公路工地上,工程人员驾驶着压路机等机械设备还在紧张施工。分管该自然村的支委赵建华也一直“钉”在现场,衣服已被汗水浸透,但跟记者聊起这个工程,依然劲头十足。
村子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硬道理。特别是如何让原先经济薄弱的几个自然村协同一体发展,是村班子成员思考最多的问题。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018年,全省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因为村域面积大,加上有农村土地开发的基础,经层层推荐、筛选,赵马村最终“梦想照进现实”。同年10月,赵马村成功入围实施百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省级示范点。
2019年3月,赵马村制订了《崇仁镇赵马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具体实施办法》,全面铺开整治工作。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通过对原赵马村砖瓦厂等废弃工矿进行建设用地复垦、实施废弃园地土地开发改造等,全村获得了3500多万元资金补助。
将村集体资金和建设项目向其他几个自然村倾斜,加快协同一体发展,赵马村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规划和建设。
拓宽村口的赵马大桥,新建780平方米、装有中央空调的家宴中心,修建占地超过100亩的两个生态公园,实施村内环境改造及绿化提升,环村路及村内主干道“白改黑”……一系列全域整治项目,让不同的自然村,变为“一样的赵马村”。
招龙桥村原先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原先村里都是小泥路,连电瓶车都不能过,村民意见很大。”合并后,赵马村在帮助其清偿债务的同时,去年10月,又在招龙桥自然村上马了投资100多万元、宽6米的通村公路项目。“公路建成后,将连通其他几个自然村,实现公交直达。”赵建华说。
感受村庄巨大变化的还有沈仁山,这位绕溪自然村的种粮大户,近几年不但承包了村里土地整治后新增的几百亩农田,还享受到了路、渠改造提升后的便利,“机耕路上大车随便开,种粮食轻松多了。”
调音增色更和美
更多的变化还在发生。
同样是利用拆后腾出的土地,村里建起了小微个私工业园,占地50亩,按照“边建边用”思路,已入驻木雕、五金、农产品加工业等小微个私企业20多家。
村民裘利芳在工业园里的电声器厂上班已经两年,月工资5000元左右。此前,她在甘霖镇一家企业打工,“如今去厂里走路只要两三分钟,工资还比原来多,照顾家里又方便。”这位刚下班的女工乐呵呵道。
如今,像裘利芳这样,实现家门口上班的村民有近300人。
这几天,费子恒又跟班子成员在筹划两个新项目。一是利用村里沙畏水库靠近隔壁钳口村的网红景点“百亩荷花”的优势,计划引入专业团队,发展垂钓、烧烤等休闲旅游。二是利用村里竹编、紫砂、民间舞蹈“大头荷”三大非遗项目,计划建设一个非遗馆,开展非遗实训,弘扬传统文化。“我一直有这个设想,无奈没有这样的场地,如果由村里集中打造非遗馆,那就太好了!”嵊州市攀登工艺竹编厂负责人斯浙鹏对此满是期待。
村民收入高了,腰包鼓了。物质富裕的同时,也要充实大家的精神生活。
“一道西溪水,一座后门山。赵马村就在这山下边……绿水青山空气新,风舞稻菽千层浪,千层浪……”傍晚时分,费开裕和老伴总会约上村民来到公园或者文化礼堂,在一只唱机的伴奏下,引吭高歌一曲。原来,她们唱的是赵马村村歌《和美赵马村》。
2014年元旦,由费开裕领衔作词作曲的《和美赵马村》诞生,赵马人有了自己的村歌。
组建舞蹈队、合唱团,组织村民学村歌、唱村歌、演村歌。近年来,在村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村歌演出,“一半以上村民都会随口来几句”。村歌、村舞还多次在镇上、嵊州市里的文艺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
一首村歌,让村民们唱出了家乡美,激发了自豪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以前为了一堆垃圾,邻居都会吵起来。现在,村民觉悟提高了,根本没了吵架打架的现象。”对于今天的赵马村,费抚生这位曾经的村治保主任直呼变化“翻天覆地”。
“不但村容村貌变美了,人际关系也和谐了,真的像村歌唱的,‘安居乐业和谐美’了。”《和美赵马村》主唱、费开裕的老伴费鸳飞说。
作者:记者 周国勇 见习记者 章 淳 文/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