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浙江万安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周薇薇就开始查看今年的招工计划进度表。“目前企业员工有3000多人,高技能人才只有300多人。”周薇薇坦言,现在工厂里的机器通过更新换代智能化程度很高,这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为了补上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一方面,通过传帮带,帮助新员工尽快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从技校直接补给高技能人才。
其实,“万安”的问题并非个例。近日,市人力社保局开展的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显示,不少企业缺技能人才,尤其缺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目前,我们缺七八个化学、医药、检测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还需要更多人才储备。”这两天,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阮霞琴比较着急,企业的招聘广告发出去有一段时间了,但目前仍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
为了招到高技能人才,不少企业开出了高薪,如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招聘工艺工程师,月薪开出1万~2.5万元。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赵晓云直言,高技能人才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平台的要求较高,与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相比,本地企业吸引这类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
“我们和浙江理工大学等学校有合作,每年都会招一些毕业生来厂里工作,但最终留下的寥寥无几。”最近,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扩编,需要招聘十几个化纤、高分子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该公司人事主管孙洋洋说,公司为大学生提供了较高的工资待遇和较好的住宿条件,劳动强度也不大,但最终留下的人不多。
快马加鞭招引培育
制造业的发展后劲足不足,关键还是要看高技能人才。市人力社保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沈淑杰表示,高技能人才除了“招引”,还得靠“培育”,市人力社保局鼓励企业利用生产空档期组织岗位练兵,并给予一次性最高2万元补助。
沈淑杰介绍,近年来,绍兴在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招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地市级技能提升行动方案;上线全省首个地方职业技能培训网站,去年为5万余人次开展线上培训;举办“金蓝领”助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百校百企”对接洽谈会;依托6所技工院校,实现技工教育全市域覆盖,结合“双十双百”产业集群,强化产学研融合,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形式的技能人才培养协同……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举办2021“百校百企”技能人才合作对接洽谈会,全国70余所职技院校与300余家绍兴企业参会,已达成校企就业实习、技能人才招聘等意向242项;我市技工院校、重点企业与中西部职业院校共同开展“2+1+2”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定向式、订单式联合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前,绍兴技师学院已与仪陇职业高级中学、中芯国际等企业签订相关培养协议。
正向激励提振人才信心
前不久,绍兴柯桥水务集团排水有限公司的焊工丁卫松获评正高级工程师,此消息一出,让本地不少技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信心倍增。
“我们还会继续开展浙江大工匠、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和浙江青年工匠等优秀技能人才遴选工作,从岗位一线进行选拔,培育新时代绍兴工匠队伍。”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积极探索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交流机制,选派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做兼任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步伐。
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我市相关部门将健全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能力考核等多元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补贴政策,实施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继续开行“金蓝领”招才引智专列,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把合作较为紧密的院校请进来;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围绕我市“万亩千亿”产业集群,整合相关工种赛事,重点开展行业类技能大赛,计划完成全市各类职业技能竞赛50场、选拔5000名技能人才的目标。
弥补劣势留住人才
跟绍兴相比,上海、北京、杭州这些大城市无疑薪资更高,平台更大,能让高技能人才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因此,在激烈的高技能人才竞争中,绍兴想要留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必须要出实招新招,以此来弥补劣势。
业内人士建议,本地应建立企业人才晋升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如实行“首席技师”制度,设立“工人技术专家”和“首席技术工人”等各种高技能岗位。同时,落实好技能人才的岗位待遇。比如,“首席技术工人”“工人技术专家”等除了享受特殊津贴外,岗位工资和生活福利待遇都可比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执行。
此外,本地不少企业主认为,解决好高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比如,高技能人才的落户、住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问题。只有完善相关政策,在这些方面给予高技能人才更多帮助,高技能人才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进而为绍兴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记者 侯嫣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