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不及去年,但因为有了品牌,收入反而还比去年高了。”刚刚过去的7月,新昌县沙溪镇孙家田村的何一夫一家几乎没歇过。随着自家水蜜桃“湖景蜜露”采摘的结束,何一夫算起了今年的“甜蜜”收获。
沙溪镇以产水蜜桃盛名。近年来,该镇以生态、有机等特色,全力打响“沙溪水蜜桃”这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水蜜桃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逐步探索出一条山乡发展、农户共富的“甜蜜经济”之路。
打破短板之弊
62岁的何一夫种了20多年水蜜桃,然而用“沙溪水蜜桃”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卖出高价,这在几年前,他还不敢奢望。
原来,沙溪镇地处新昌东部,与宁波奉化紧紧相接,彼时,“奉化水蜜桃”早已声名远播,成了“致富果”。拥有与奉化相似的气候、地形等优势,一些沙溪农户瞅准商机也种起了水蜜桃。因为皮薄肉厚、个大味甜、汁多纤维少,沙溪的水蜜桃很快小有名气,许多奉化的收购商都赶来沙溪收购。“收购价格比其他地方肯定高,但是跟‘奉化水蜜桃’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如果能有自己的品牌,我们就不会这样了。”何一夫心中的隐痛,其实是沙溪桃农们普遍的心结。
国内市场上,早已有了众多成熟的水蜜桃区域公用品牌。那么,“沙溪水蜜桃”这个区域公用品牌还有必要做吗,做了之后还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吗?这个横在沙溪镇政府面前的问题,在一次价格的倒逼中,有了答案。
起初,背靠着“奉化水蜜桃”的品牌,沙溪的水蜜桃在仅有少量农户种植时,并不愁卖:水蜜桃从山上挑下来,路边的奉化收购商就抢着收购了。然而,随着全镇推广种植水蜜桃,越来越多农户加入种植行列,沙溪的水蜜桃产量上去了,收购价反而更低了。
“销售渠道都在外来收购商手中,在价格上,我们根本没有话语权。这直接损害了桃农的切身利益,也打击了他们的种植信心。”沙溪镇党委书记陈科锋回忆,正是这场倒逼,坚定了沙溪镇在“奉化水蜜桃”等品牌挤压下,也要打响“沙溪水蜜桃”区域公用品牌想法。“品牌打造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品质好,我们就有信心。”陈科锋说。
打开突围之路
2017年,沙溪镇以内炼品质、外塑品牌两手抓的方式,
正式开启了“沙溪水蜜桃”的突围之路。
“水蜜桃种植技术要求高,也繁杂,我们专门邀请专家来开班授课,对农户进行水蜜桃嫁接、选果等技术指导。”沙溪镇党委委员吕玉波告诉记者,除了种植环节的技术提高,在销售环节里,每逢果子成熟,镇工作人员也会上门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取样,对水蜜桃农药残留等进行检测,引导鼓励农户科学绿色种植,切实提高水蜜桃品质。
与此同时,沙溪镇还积极树立品牌:以桃为媒、以节助农,举办沙溪水蜜桃文化节;对沙溪水蜜桃标识进行整体设计,进行专利申报,并以优惠价格鼓励桃农使用统一包装;推出水蜜桃线上销售补贴、快递补贴等惠农“桃八条”……
“沙溪水蜜桃”影响力不断扩大,桃农也在其中尝到了甜头,越发关注品质与品牌。董村村生田自然村的桃农孙国民说,自家的沙溪水蜜桃不打农药只用生态肥,品质好,每年供不应求。
“线上+”销售模式也成了水蜜桃突围的一个重要支点。沙溪镇与顺丰快递、邮政EMS签约,向桃农推出水蜜桃临时寄递点、水蜜桃寄递优惠促销价等线上销售配套定制服务,并积极鼓励在外乡贤线上吆喝。“有品质、有品牌,市场就有了。”孙家田村的孙少伟在绍兴工作,作为“画沙溪”电商品牌创始人,每年他都会优选家乡水蜜桃进行线上销售,今年销售额已达到30多万元。
如今,沙溪镇培育水蜜桃合作社、农场60余家,全镇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年产量超过1600万斤,并形成了早蜜露、湖景蜜露、玉露等20多个品种,供应期长达120多天。
打通致富之路
7月22日上午,新昌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知联会等代表走进位于沙溪镇六合村竺家坑自然村的“小康果林”基地进行考察。小康果林是沙溪镇结合水蜜桃产业特色,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而创新推出的:政府投资种植、企业认领购买,在果林帮忙的低收入农户则拿工资,并能根据水蜜桃收成分红。
2017年以来,靠着品质与品牌,“沙溪水蜜桃”在绍兴、宁波以及上海、江苏等地都拥有了一定知名度,并有了一些稳定的消费群体。但是与大品牌相比,“沙溪水蜜桃”仍无法在品牌价值、市场占有上形成优势。
“做精做优,发挥‘沙溪水蜜桃’生态、有机的优势,在高端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是我们下一步的打算。”陈科锋说,锚定这样的目标,沙溪一以贯之的紧盯质量,并积极谋划助农增收路径,如借力“全域旅游”的东风,推出“品牌+生态农业+农旅融合”的农旅互促模式。
小小水蜜桃,甜了消费者味蕾,富了山乡的农户。如今,实实在在的“甜蜜经济”还不断在沙溪发酵,随着万亩板栗、千亩蓝莓、千亩猕猴桃等优质鲜果的推广种植,沙溪实现了全年鲜果落满园,“甜蜜经济”遍布全镇各村。在果香甜蜜中,美丽乡村增添了发展新机遇,山乡农户奔向了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作者:记者 陈琪 通讯员 梁凌凌 王晓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