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荒山披绿 带村民致富

10多年来,他在覆卮山投下全部家当

2021-07-27 08:1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盛夏的覆卮山,满眼尽是绿色。山坡上,几位工人正在给树苗修剪枝丫,领头是一位穿着黑色T恤、面庞黝黑的大个子,他叫俞武明。看到记者,他热情地介绍起来:“周末台风要来,我们来看看树苗的情况,看需不需要加固。”

今年60岁的俞武明是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村民。13年前,他变卖家产回乡创业,在覆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了绿山、宝山。他还热心公益,向村民传授种树经验,帮忙推介农产品。2021年6月,俞武明被评为“绍兴好人”。

誓变穷貌

覆卮山属于四明山支脉,地处嵊州市、上虞区、余姚市交界处,山峦起伏,风景秀美。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覆卮山”因此得名。

俞武明说,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上山玩耍,那时山上有成片金钱松和杉树,植被茂盛。后来,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山林火灾频发,植被越来越少。“山火烧得厉害的时候,一夜之间就能烧光一个山头。”俞武明说,那时眼看着覆卮山的绿色一点点消失,自己却无能为力,很是痛心。

1980年,俞武明进入镇办纺织厂工作。7年后,他离开家乡,去杭州做生意。有一年,他回家过年,又去爬覆卮山,看到眼前的景象,他几乎难以置信。“山上已经‘秃’了,还能看到裸露的石头。”回到杭州后,覆卮山光秃秃的模样,一直在俞武明脑海中挥之不去。

2008年,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浙江大地悄然兴起。俞武明想到了家乡的覆卮山,那里山高谷深,有冰川石浪,有千年梯田,有古村老屋,不正是最好的旅游资源吗?他决定回乡创业。

不过,要创业,首先得让荒山披上绿装。

那时,俞武明的生意做得很大,在杭州买了房,生活安逸舒适。“好好的钱不赚,年纪一大把了跑到山里去种树,你到底在想什么?”妻子听说后,并不支持。但俞武明心志坚定,“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干,覆卮山早晚能恢复本来的面貌。”

拗不过丈夫,妻子只得同意。2008年秋天,俞武明带着积蓄,回到家乡泉岗村,一口气承包了700多亩山地。

覆卮山上没有路,树苗没法运送上山。俞武明叫了几个朋友,上山修路。就这样,他的造林生涯开始了。

屡挫屡战

“种树,看起来简单,其实不好干。”回忆起这些年种树的经历,俞武明很是感慨,“碰到的困难多得数不清。”

承包了700多亩山地后,俞武明信心满满,花了60多万元采购了一批桂花树和香樟树苗。谁知道树苗种下后不久,覆卮山遭遇低温,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积雪达30厘米。刚种下的树苗扛不住低温,全部冻死。

出师不利,俞武明有些沮丧,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第一次的失败,是因为想当然,对覆卮山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俞武明总结道,为找到对付低温的办法,他向村中老人请教,向林业专家咨询。林业专家到现场调研后,建议他种植金钱松,因为覆卮山原来金钱松比较多。俞武明深以为然,买了2万株金钱松树苗,抓紧种下去。

哪知道,老天又和俞武明开了个玩笑。这一批树苗虽然熬过了冬季的严寒,却未能熬过夏秋的台风季。“金钱松树苗接近两米高,树干又细,被台风吹得连根拔起,找都找不到。”俞武明苦笑道,2万多棵金钱松最后只剩下十几棵。

几次失败的经历,让俞武明认识到,种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干成的。除了要对覆卮山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外,还得懂种植技术。他一有空就找林业专家,杭州高校也去了好几趟。白天泡在山上,晚上回家自学种植知识。久而久之,他终于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树苗要想成活,首先得耐寒,其次得扛风,植株不能过高。”俞武明结合前几次的失败教训,最终决定采用灌木和树苗套种的方式,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这次,俞武明选择了樱花、茶梅、枫树、香榧等树苗。果不其然,树苗成活率很高。

渐渐地,覆卮山上的绿色越来越多,俞武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些年,俞武明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在山里一忙就是一天,常常满身泥水地回来。尽管辛苦,但他总说,“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我就特别开心。”

带领致富

看到俞武明在覆卮山上修路种树,泉岗村及周边村村民也都跃跃欲试。俞武明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们,还帮他们选购树苗,“我经验丰富点,能让大家少走点弯路总是好的。”

“他是个热心肠,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想着帮一把。”泉岗村党总支书记俞世荣说,有了俞武明的指导,村民们种树都很顺利。“老俞之前修的那条路,需要时常进行保养维护,单单为了这条路,他就投入了几百万元。”俞世荣说,如今,这条路已成为覆卮山景区的重要道路。

对村里的事情,俞武明也很上心。不久前,泉岗村实施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俞武明二话没说就捐了2万元。

现在,俞武明经营着一个度假村,其中的员工大多是本村村民。记者在酒店大堂看到一个货架,上面摆了不少农副产品,其中很多是村民们自家种的大米、茶叶等。每次外地游客来到覆卮山游玩,俞武明总会帮忙推介、代销。俞武明的女儿熟悉电子商务,在父亲的要求下,也帮助村民搞起了线上直播。  

覆卮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通过在林间套种经济作物、销售农副产品等方式,村民的腰包也都渐渐鼓了起来。“老俞给我们带了个好头!”泉岗村不少村民说。

这些年来,俞武明为种树,花费了大量精力。为了筹集资金,他卖掉了杭州的房子。尽管很辛苦,回报也少,但俞武明不后悔,“我觉得我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覆卮山重现往日的生机,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者:见习记者 张诗纯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