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迷雾中逆行的“火调人”

2021-06-29 08:19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这个泡沫液的生产日期是什么时候的?有没有过期?”6月上旬的一天,在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诸暨石油支公司油罐区,身材修长、扎着一头干练的“马尾”的方霁,身着蓝色制服,戴着安全帽,正对重点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事无巨细,查完一项就在本子上记录一项。

“80后”消防员方霁是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诸暨大队的中级专业技术三级指挥员,从事火灾事故调查工作10多年来,她不断克服体能和心理上的困难,从蛛丝马迹中寻找起火点,分析起火原因,为防止火灾的再次发生提出意见建议。在她的努力下,不少企业找到了安全隐患,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为业务能力出色,她还被评为“浙江省火灾调查业务带头人”“浙江好人”。

揭开真相

2002年,19岁的方霁考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4年后,方霁学成归来,在市消防救援支队柯桥大队当了一名消防员,主要工作就是火灾勘察。

火灾事故调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虽然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第一次跟同事来到一片狼藉的火灾现场时,她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从不适应到适应、从理论到实践,方霁慢慢进入角色,逐渐成长起来。

2019年9月29日,宁波一家日化用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已是经验丰富的“火场女神探”的方霁被抽调到调查组,协助开展火灾事故原因调查。“我们在现场搜寻了一圈,只找到了一台硬盘完全被烧毁的监控主机。”方霁说,当时场内已无人生还,没有视频就无法得知火灾情况。“火调工作有时也需要运气。”方霁告诉记者,多亏后来组里的一位成员,坚决不放弃寻找,在另外一幢建筑里找到了另一台尚有监控视频的主机,这才打开了突破口。

如今,方霁的电脑里还存着这个视频,“当时我们放慢节奏,一帧一帧看了无数遍”。根据视频显示,爆炸发生前,一位员工正在厂房西边的罐装车间作业。他往一个塑料桶里倒入某种液体后,发生了爆炸。“当时正在制造什么?这个液体是什么?”方霁和组员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些问题。

由于知道配方的相关人员都已经死于这场爆炸,无人知晓真正的制造流程和配方,方霁和组员们只能一遍一遍查看视频,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线索。视频中,工人曾先后加入了5种物质,经过辨认,其中一种物质是某种粉末。

“我以前在车间里工作过。厂里只有一种产品需要加胶粉,但具体的配方我不清楚。”一名事发时正在车间外棚做泡壳的工人提供了一条线索。看起来好似有了眉目,但询问了同类厂家后,结果很意外,几乎没有一家厂生产同类型产品。线索再次断了。

后来,他们又把目光转向台账资料,希望从中找出一些线索。很快,8个装满资料的箱子被搬进办公室,方霁和组员们埋头在文字资料里,找了整整两天,查看了所有的订单、进出货单等,终于有了收获。

“起火前近三个月,这个公司的订货单几乎都是透气膜香水。”根据登记表,方霁和组员发现,生产透气膜香水需要胶粉和溶剂异构烷烃以一定比例配用。而进出货单上记载,案发前一个月,这家公司购买了大量的异构烷烃。由此推断,火灾发生前,工人正在制造的是透气膜香水。

可是具体用量是怎么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根据视频中工人按压泵的次数,推断出用料配比,并找到同样的材料进行实验,终于找到了起火物料的配方。”方霁和组员们一周的努力,为后续实验组找到起火原因打下了基础。

找出根源

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不同于一般的案件调查。一场大火,一次爆炸,证据往往在人们赶到现场前就被烧毁了。而让那些幸存的证据出来“作证”,就是方霁的主要工作。对方霁来说,上房梁、爬烟囱、拆汽车是家常便饭。

今年3月22日中午11点多,诸暨市一家氨纶生产企业的某个生产线突然发生爆炸。方霁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往现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来到这家企业。原来,这家企业在一年前也发生过类似事故。当时,生产线旁有火源,因此,对起火原因的判断相对比较简单。然而,不到一年,企业还在整改过程中,类似的事故就再次发生。而这次却没有火源,方霁十分疑惑,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这次我一定要找出真正的火灾事故原因。”

“这是一个生产车间的竖向管道,液体原料进入,经过反应变成产品输出。”方霁仔细查看现场监控视频,一帧一帧放慢动作。经过询问和分析,方霁首先把这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梳理出来。按照反应原理,当时管道的温度应该在200℃左右,但管道内材料的自燃点在400多℃,“按理温度不到自燃点,不会引起爆炸,而且旁边没有火源啊。”这让方霁百思不得其解。

查资料、问前辈、找教授,方霁花了整整一周,询问了近10位相关专家,最后才找到了原因。“材料在管道内发生热解反应,导致热稳定性下降。”找出原因后,方霁又结合之前的起火情况进行了类比分析,发现前后两次火灾有个共同特点:事发时都是停电状态,管道的循环风装置停止,使得管道内的温度增高,达到了材料热解的温度。“上一次起火时,旁边有火源,所以当时我们想当然了,以为是火源所致。”方霁说。

调查起火原因的目的,是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以此为鉴,告诫相关企业和人员,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次的火灾调查,帮助企业找到了事故的真正原因。企业也据此对车间进行了针对性改造。

“我们做火灾调查的,电学、建筑学什么都要学一点,起火原因不停变化,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也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方霁说,以前她看视频监控就是看事情发生的过程,但自从2017年参加“9·25”玉环出租房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后,她学会了通过视频中光影变化等细节来寻找原因,“我们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此外,方霁还兼管了大队的消防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了“小火快跑,浓烟关门”的现场实验,积极依托第三方开发了消防设施设备辨认小游戏。最近,方霁正在和电力部门沟通,准备做一个插线板的宣传实验,“这两年,插线板引发的火灾频频发生,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把火灾原因告诉百姓,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防止火灾的发生”。

作者:见习记者 赵婧赟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