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300米长的巷子,静静隐匿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中。这里是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也是有名的“江南红巷”。上周,杭绍两地近30家媒体的记者组成采访团,来到这个蕴藏深厚红色文化之地,感受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记者们的第一站是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1922年9月的一天,在杭州市上城区皮市巷3号的一幢小楼里,徐梅坤、于树德、金佛庄、沈干城4名党员创建了浙江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在小营巷61号纪念馆新馆,沿着展厅一路前行,中共杭州小组成立、发展、壮大和所开展的革命活动在大家眼前一一展现。“中共杭州小组的成立,使得杭州和浙江的革命斗争有了领导核心。”讲解员介绍,中共杭州小组成立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自此,杭州地方党组织积极在全省发展党员、建立组织。1926年1月,中共杭州地委建立;1927年,在杭州地委基础上,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成立。
展厅内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9张年轻的面孔,他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9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仅30岁,最年轻的仅21岁。”讲解员介绍。而创立中共杭州小组的4位先驱中,金佛庄、沈干城也先后牺牲。听着那个光辉年代的感人故事,大家都心潮澎湃,“这么多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追寻光明,给后人指引前进的路,太值得敬佩了。”来自诸暨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杨凌燕说。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向前几十米,是小营巷的又一处红色“打卡地”——毛泽东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1958年1月,毛主席来杭州指导工作,听说小营巷的卫生工作做得不错,就提出来此看看。展厅里,陈列着不少当时的老物件,毛主席视察当天看过的《杭州日报》、视察时在青年工人笔记上留下的签名、坐过的藤椅、用过的笔墨……这一切都讲述着当年发生的故事。
当年,毛主席视察了小营巷的42号、56号、61号墙门,与居民们热情交谈,“家里有没有苍蝇?”“住了几户人家?”毛主席一边走一边问,看到干净整洁的小营巷,他握住当时居委会负责卫生工作同志的手说,“你们的卫生工作搞得很不错!”这句话也让小营巷出了名,同时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走在如今的小营巷,绿树鸟鸣,清新怡人,道路两旁展示着流行病预防、保健及一系列卫生科普知识。“毛主席的话对我们开展卫生工作是莫大的鼓励。”小营巷社区第八代卫生委员朱凌翔说,“敢为天下先,甘为孺子牛”是小营巷精神,他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传承发扬下去。据了解,近几年小营巷积极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还安排社区保洁员上门收取生活垃圾,引导居民自觉养成分类习惯,在社区和居民们的努力下,社区卫生状况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
作者:见习记者 张诗纯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