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企业如何借势借力?项目引进后,如何破解一线员工招工难?插上科技翅膀,“绍兴鸭”如何飞出绍兴?6月1日,由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多部门主办的“我为企业解难题”政企沙龙在市委党校举行。面对新生代企业家代表们抛出的一系列“成长的烦恼”,部门负责人认真聆听,逐一梳理,积极回应,把大家的所思所想所盼落到实处。
参加沙龙活动的40名新生代企业家,来自全市各区(市、县)各个行业。“数字化发展格局下,‘一块布’要实现浴火重生。”现场,浙江兴力集团董事长张国华率先发言。作为柯桥区一家传统纺织企业,“兴力”依托“一块布”开发创新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碰到了环评、人才等实际问题。“审批门槛能不能有突破?能否营造更宽松的人才环境,让企业与博士、院士畅通互动?金融转贷审批是否有必要重复提交材料?”张国华说。
作为“海归”,从父辈手里接过发展接力棒的陈焕鑫,期待更大力度的人才招引扶持政策。陈焕鑫说,近年来所在企业迅速成长,今年销售额增幅预计在30%以上。但受疫情影响,外来人员减少,企业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一线员工招工难。“驻企服务力度能否再大些?能否让企业享受到更多奖励、补助、帮扶政策?”陈焕鑫发问。
“我很期待,为‘绍兴鸭’插上科技翅膀,让‘绍兴鸭’飞出中国、飞向全世界。”来自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的陈斌丹的一席话,讲得十分动情。“河南专门设立了‘鸭办’,成立了‘蛋鸭领导小组’。我们的‘绍兴鸭’有着深厚底蕴,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强扶持,打响‘绍兴鸭’地方品牌。”陈斌丹坦言,作为农民的女儿,她深知加速发展现代种业的重要意义,将持之以恒讲好“绍兴鸭”的故事。
专心学党史、用心办实事。现场,聆听企业诉求后,部门纷纷作出回应。“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市发改委主任何坚刚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目前我市已成立工作专班,市发改委已编制完成《实施意见(初稿)》,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制定“6+1”领域行动方案,希望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到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来。针对大家提出的政策集成、项目投资等问题,何坚刚认真记录下来,一一作了回应。
接过张国华等人的话题,市经信局副局长俞灵燕说,我市正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产业大脑”,人才、金融等政策的精准匹配,有望通过数字化改革来解决,实现政策“一指”兑现。
现场,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分别作了坦诚交流。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后他们将进行梳理,形成反馈清单,有效推动责任落实、问题解决。
作者:记者 汤桂平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