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越城区南门外的南池江上,生态运维员骆卫江摇着船出现在江面上。阳光映射下,波光粼粼,船橹摇曳,江南水乡的静谧风光自然呈现。作为越城区(滨海新区)水域生态治理的试点,今年,鉴湖街道加大对南池江的生态治理力度,人水相亲的生态场景已成为常态。
南池江在鉴湖街道境内跨南池、骆家葑两个村,全长约4.6公里,平均宽度约32米,总面积425.6亩,属于古鉴湖重要水源。为进一步提升治水满意度,切实遏制部分河、湖、塘水域蓝藻季节性集中爆发,有效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去年10月,越城区选定一批周边居民居住集中、投诉集中、夏季蓝藻爆发集中,非防洪排涝主通道、非航运主通道的水域开展生态治理试点,南池江便是其中一个试点。“一到夏季,经常出现蓝藻季节性集中爆发。”鉴湖街道治水办有关人士说。为此,在夏季到来之前,街道制订了南池江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3月初,骆家葑村投放了1万公斤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3月中旬又投放了200公斤左右的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南池村也在3月初投放了3000公斤鳙鱼、花鲢鱼苗。街道治水办工作人员娄小玲说,鱼苗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定比例的氮、磷,能有效控制河道氮、磷含量,遏制南池江成为蓝藻爆发的温床。为此,鉴湖街道南池村、骆家葑村共花费13.5万元购买鳙鱼、鲢鱼等鱼类投入南池江,并在河道内用毛竹和渔网设置9道箔门。考虑到鱼类排泄物、死亡藻类构成的有机质降解转化需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导致水环境恶化,街道还设置了框养常绿植物1100平方米、增氧泵11只等,来实现对水体溶解氧的补充。
与此同时,今年,南池江上像骆卫江一样的“生态运维员”增加到6位。这些运维人员每天都会对河道进行常态化巡查,还会对沿岸的钓鱼人员进行劝导,宣传生态养殖,以确保生态放养成效。骆家葑村河道负责人骆超说,他们还设立标示标牌,呼吁群众共同保护水环境。
开展滤食性鱼类生态养殖,浮水常绿植物生态造型养殖,设置翻水、引活水等水质改善设施,加强生态养殖维护……记者了解到,此次生态治理中,鉴湖街道已共对南池江投入48.2万元。
作者:记者 汤桂平 实习生 钟俊雅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