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多,嵊州市爱德小学食堂经理刘钢伟正对配送公司送来的食材严格例行查验,通过扫描二维码,每一份食材的产地日期、票据凭证、检测报告、配送路线、库存数量等信息一览无遗。
这是嵊州市教体局探索构建校园食品智慧溯源和全链智慧监控体系的一个缩影。如何保证嵊州市8万多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作为主管部门,嵊州市教体局从源头抓起,积极创新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并长抓不懈。
在爱德小学食堂的显要位置有一块大屏幕,屏幕内容由日常管理、物联感应、智能台账、阳光厨房、员工管理等板块构成,被称为是“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数字驾驶舱”。点击相应板块主题词,详细情况一目了然。比如,点击“智能台账”,当天餐具消毒、食材采购、食品留样等情况就会一一显现。“这个系统与教体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联通,做到实时动态监管。”嵊州市教体局局长周瑛介绍说。
除了对校园食材智慧管控,确保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嵊州市教体局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上也狠下功夫,在全省率先探索心理健康“医教结合”模式护航学生成长,通过整合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对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多重干预。“我们和浙江省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合作,在嵊州建立基地,打通省级诊疗的绿色通道,让有心理诊疗需求的学生能够快速就医。”嵊州市教体局副局长朱洋君说。
去年5月,高一学生小涛(化名)因父母离异而性情大变,有一次与妈妈闹矛盾后,不想再去上学,整天关在房间里玩游戏,并表现出自杀倾向。学校的心理老师随即启动学生心理诊疗绿色通道,及时帮助小涛挂上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专家号。经诊断,小涛患有中度抑郁症、网络成瘾症。经住院治疗后,小涛的情况逐渐好转。
为发挥医教结合模式的更大作用,去年11月,嵊州市教体局又设立学生健康交流中心,由专职心理老师坐诊,通过热线、面询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学生身心健康,各项教学任务才能得到贯彻实施,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才会不断提高。”周瑛说。
这些年来,嵊州市教体局在教学改革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8月,在局班子有力领导下,嵊州市平稳顺利完成第二轮“县管校聘”工作,涉及工作岗位调整的教师近300人,教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此,分管省领导两次到嵊州专题调研,并对嵊州做法给予批示肯定。
在此基础上,嵊州市教体局持续深化试点成果,向城乡、校际、区域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开刀,通过构建县域教共体,畅通共享渠道,实现强弱互补。嵊州市崇仁镇中心幼儿园,原本是省三级幼儿园,教学教研水平薄弱,在教体局推动下,该市红旗幼教集团与其结对帮扶,每年派遣6名骨干教师对口扶助,现崇仁镇中心幼儿园教学教研水平很快得到提升,已经达到省二级水平。
目前,嵊州市已组建教共体52个,41所乡镇(街道)学校成为16所城区优质学校的成员校,实现了教共体建设乡镇中心小学全覆盖和乡村中小学全覆盖。
作者:记者 陈正军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