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古井1131处 全省第一

古井,能成为绍兴“新名片”吗?

2020-11-24 15:30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越城区府山直街一台门内古井仍在正常使用

绍兴多古井,可以说有民居的地方就有井,因而有“三千老台门,三千口水井”的俗语。那么,绍兴古井数量究竟有多少?近日,浙江省水利厅和省文物局联合对全省古井水源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并出炉了一份最新版的浙江古井“完整报告”。报告显示,我省现存古井5958处,其中绍兴1131处,位居全省第一。另悉,2020年,浙江省政府首次把“实施古井水源保护工程”纳入十方面民生实事。绍兴古井生存现状如何?又该如何保护利用?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诸暨古井最多:573处

最“古”的井在上虞:距今约4500年

打井汲水,曾是人们解决用水问题的重要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自来水逐步普及后,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水井逐渐被遗忘。然而,作为“依然活着的历史遗产”,近年来,古井日益受到人们重视。2020年,浙江省政府首次把“实施古井水源保护工程”纳入十方面民生实事。事实上,早在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我省就单独对池塘井泉(古建筑类别)作了初步调查,当时调查的古井数据为3641处,并登记在册。

然而,在这次全省古井水源摸底调查中,发现之前登记在册的古井,减少至3243处,约有10%的古井已不复存在。不过可喜的是,新发现古井2715处。至此,全省现存的5958处古井中,绍兴以1131处位居全省第一。据我市水利部门数据显示,诸暨现存古井最多,有573处;上虞207处,位居第二;嵊州185处,位居第三;越城区84处;柯桥区48处;新昌最少,仅34处。

这次普查的古井包括年份较久(原则上定为1949年前建造的)且保存较好的古井,以及其他在居民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使用功能的古井。在这些普查的古井中,最早传说的古井,是位于上虞的舜井,距今约4500年,也是当地的文物保护点,但中间可能存在“变迁”。位于嵊州市崇仁镇九十村的“上方井”,是嵊州境内最久远的古井,井旁一石碑刻有“赤乌二年(239年)”字样,据考证始建于三国时期,也是浙江开掘最早的古井之一,且当地村民仍在使用井水,也是绍兴地区使用年代最长的古井。

位于越城区府山内的清白泉最有文化价值,其由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于公元1039年任越州知府时发现,取名为“清白泉”,借以表明他“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近年来,我市依托遗迹遗存,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清白泉”清廉文化创建活动。

填埋、封口、水发臭……古井生存状况堪忧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全省现存古井5958处,其中有4618处仍在使用,占77.51%;有1340处古井由于年久失修、水质浑浊或被淤泥杂物淤塞等原因废弃不用,占22.49%。以越城区为例,目前现存古井84处,其中有近20处废弃不用,古井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这段时间,越城区鲁迅中路579号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11月17日,3号楼前的一口老井突然被施工人员填埋,引来周边居民不满。记者现场看到,井口上面覆盖着碎石子,周边用挡板拦住,看不出井的模样。不过,井口内壁垒砌的砖块依然清晰。

“这口老井有100多年了,虽然我们不再饮用井水,但还在打井水洗菜,对古井有着深厚的感情。”居民张女士说。约30年前,这幢房子建造时还一度为古井让路。为防古井被填,老小区改造施工前,她还特意找社区干部要求过。

该小区施工单位负责人徐经理说,施工人员填井时,他不在现场,具体原因一时说不清楚。“我们同意保留这口井,是施工单位作业不严谨。”沈园社区干部说。

有古井被填埋,也有古井被封口。越城区西小路3号台门“刘宗周故居”旁的古井井口被水泥石板覆盖,井圈上刻有“崇祯元年”字样,该井距今有近400年历史。今年80多岁的居民沈毛姑说,她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这口古井井水没有任何问题,平时居民经常在这里围坐拉家常。只是因为井口太低,担心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有人把井口封了。

在越城区人民路人行道上,有处水泥地块高出路面约10厘米,地块中间有个水泥圆饼,显得特别扎眼。“圆饼其实是井口,下面是口古井。早些年,因附近小区排污管渗漏,导致井水发黑发臭,后来铲平井圈并封住了井口。”附近居民说。如今,知道此处古井的人越来越少。

也有井水不再清澈的。最近,越城区府山街道西街一处台门里,有处200多年的古井,井水突然发臭。居民怀疑,可能是附近化粪池改造造成渗漏引起。最终经过检查,井水中氨氮超标,果真跟化粪池渗漏分不开。目前,施工单位正在整改。据了解,因化粪池、污水管渗漏,引发古井井水变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古井因此被弃用。

古井研究短板绍兴正在补上

绍兴古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市文史专家徐智麟说,绍兴是古越国都城,人口众多,对水资源需求依赖也大;绍兴河网密集,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高,掘井易通地下水;绍兴台门建筑特色鲜明,台门内独用或几户共用一口井,给生活提供方便;若里坊邻居共用,则提供了彼此边干活边交流的公共空间;绍兴人经过生活的经历和造井技术的积累,发现了井水水质好于河水,井水取用方便,这就是绍兴人说的“生活教人”。

绍兴与古井有着重要渊源,古井也是绍兴文化的符号之一。目前,一些地方也采取行动,对古井进行了保护。如嵊州市的“上方井”,当地村民成立护井队,加强对古井的保护,每年两次清淤,确保井水水质清澈。5年前,诸暨赵家镇泉畈村的古井桔槔灌溉工程在法国大放异彩,被世界灌排联合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专家评价称,这种古老的灌溉方式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如今,该村因“桔槔”而闻名遐迩,这也让当地对古井的保护更加有信心。

不过,因为绍兴古井太多,散落在城市角落、乡村田畈,许多古井未列入文保范围,处于无名无姓的状态。徐智麟说,绍兴有许多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但唯独没有关于古井方面的,这一短板亟需补上。目前,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多位文史专家正在调查搜集古井方面的史料,预计相关书籍年底可以完成。

古井如何打造成绍兴“新名片”?

绍兴市文物局文物处负责人马峰燕博士说,当前古井保护的重中之重是给古井正名,也就是把调查的古井名目告知给市民,让普通百姓参与到古井保护中来。当然,古井保护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保护:已被列为文物的,根据文物法来保护;未列入的,也要做好保护和制度的配套,落实好监管的措施,并有专项资金来做保障,做好古井的修缮维护、井水的清理清洁工作。

保护需要方法,利用更加讲究。徐智麟说,对古井水源的调查,迈出了对古井保护的第一步。但是,古井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保护,这样往往会让古井成为“死井”“枯井”,更应该提倡动态保护。其实,提高水井的使用率,是对古井最好的保护。井水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周边居民使用,而要把眼光放宽。其实,一口井就是一个景,只要把历史文化挖掘好,把故事讲好,把古井环境美化好,那一口口古井就是一处处富有韵味的景观,完全可与游客实现互动。

对此,马峰燕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说,首先有些有历史和故事的,要想办法讲好绍兴故事、古井故事;有些是在古建筑中的,那么要和古建筑民居一起保护起来,成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部分如果是水质比较好的古井,也可以往泉水资源方向深挖和开发,让每一口古井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使古井成为绍兴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作者:记者 王晓宏 李丽 文/摄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