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双腿没知觉,但他依然活得很精彩

史济荣:轮椅上的“跋涉者”

2020-09-15 07:4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22年前的一场意外事故,让上虞区丰惠中学教师史济荣成了一名一级肢残人。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利用空余时间坚持写作,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2014年初,他又发起成立“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会”,抢救挖掘历史遗存。手机网络播音兴起后,他适应时尚潮流,在“喜马拉雅”播音平台注册成为“网络主播”,当起了“网红”,开设“史说上虞”和“听史老师讲上虞民间故事”两个栏目,用方言讲述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他还热心公益,为许多困难家庭和残疾人送去温暖。

近日,在浙江省第二届“最美浙江人·最美残疾人”发布会上,史济荣跻身“最美残疾人”提名人物,上台领奖。

写作点亮人生路

史济荣在大学学的是理科,大学毕业后在丰惠中学教化学。1998年的一天,他不慎从高处跌落,摔断脊髓神经,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命运从此脱离了原先的轨道。

他迷茫过、挣扎过,但很快振作起来。为了给家人减少麻烦,他开始了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对健全人来说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却异常艰难。为增强臂力,他一次次咬牙练习,不知磕碰了多少次,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这一招学会了,他又练习独自如厕、洗澡,还试着帮妻子做家务。有一次,他因不小心烫伤去就医,连医生都被他感动了。

一年后,学校安排他到校图书馆上班,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从家到学校约有七八分钟路程。他自己推着轮椅上班,速度一点不比正常人慢。图书馆的桌子和书架,被他擦得十分干净。只要双手够得到,健全人能干的事,他大多都能干。

在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使他有时间阅读大量图书。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心态也慢慢调整过来,既然不能重返心爱的讲台,就干点别的。他弃理从文,开始尝试跨界写作。

“一开始写着写着就断片了,写不下去。”史济荣回忆道。

任何事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写作也一样,写多了写惯了也就顺了,从原先半天憋不出一句话到后来文思泉涌,一落笔就是洋洋洒洒几千字。2011年,反映当地变革的长篇小说《丰情惠韵》之“花为谁开”出版,小说通过一对男女主人公的坎坷爱情和生活经历,反映丰惠乃至上虞的沧桑变化及风土人情。2013年,《丰情惠韵》第二部“情向谁依”出版。这两部作品双双获评上虞“谢晋文化奖”。这其中,大量的史料获取需要无数次艰辛的实地考察调研,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极大挑战,更何况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士。

这些年来,一遇到有趣的话题,史济荣就和朋友们聊个没完。多听、多看、多写、多学,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写作如同一盏明灯,点亮了他的人生道路。

活出生命的精彩

图书管理工作,让史济荣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史资料。写作之余,他转而探究起上虞的历史文化。

上虞的历史一半在丰惠。节假日,他常常自己推着轮椅,到千年古县城丰惠的一条条街巷,寻访历史遗存和名人遗迹。2012年前后,当他找到老县衙门的遗迹所在地时,推土机已进场作业。他四处奔走呼吁,可由于该地块早已挂牌交易,令他十分遗憾。

经历此事,他觉得,自己作为生活在丰惠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文史研究,为政府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依据。

2014年初,他发起成立“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会”,并被推举为会长。他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文史研究中。他创办研究会网站,成立金罍讲坛,编纂文史资料,为“悠悠丰惠”公众号撰文,举办各类学习和参观活动。

他成了老台门的常客。住户们一看到史济荣自己推着轮椅过来,便会起身相迎,将他连同轮椅抬进院子里。

2018年底,由史济荣主编的《丰惠老台门探秘》出版。全书25万字、366幅插图,讲述了70多座老台门的故事。半数以上的老台门由他单独撰写,所有文稿都经他润色修改。这项抢救性发掘工作,为上虞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史济荣的坚韧和乐观,感染着很多人。“疾病的残酷和伤残人的痛苦,我体会得更深。由我来告诉他们如何走出伤残的阴影,如何克服困难重新振作,也许比别人更有说服力。”史济荣说,这也是他加入上虞区“点亮一盏灯”志愿服务队的初衷。10年来,他每年和志愿者一道,去丁宅乡任溪村看望一位颈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的患者,鼓励他坚强地活下去。患者的父母种了一些果桑,但每年收获季节,都会遇到销售难题。史济荣和志愿者们在果桑成熟的10多天时间内,帮助他们联系客户,推销果桑。最多的一年,他们共同帮助患者家庭销售了700多篮果桑。

“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团队的力量能唤起人们的公益之心,去帮助更多的人。”史济荣说。

作者:记者 杜静静 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