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柯桥区马鞍街道东西街居的许丽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6年前,邻居病危,放心不下两个智障的儿子,他紧紧握住许丽珍的手,希望她能帮忙照看一下。“你放心吧,我一定会的!”许丽珍郑重承诺。
为了一句临终的嘱托,她把两兄弟带在身边,走到哪带到哪。如今,两兄弟大的已经63岁,小的也有58岁了,但75岁的许丽珍依然不顾自己年迈,尽心地照顾着他们,不让他们受丝毫委屈。
她的善良,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今年8月,她被评为“绍兴好人”。
让兄弟俩搬来同吃同住
兄弟俩的父亲在世时,就在许丽珍父亲经营的店铺帮工。那时,兄弟俩就是许丽珍家里的常客。他们的父亲去世后,许丽珍就把兄弟俩接过来,同吃同住。
“老大,你又穿新鞋子了!你日子过得可比我好!”8月19日一早,马鞍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万阿忠走进许丽珍家,一眼就看到老大脚上的一双褐色新拖鞋,便打趣道。一旁穿戴整洁的老大则低头看着新拖鞋,挠挠头害羞地笑了笑。原来,前几天许丽珍发现老大穿的拖鞋有些破损,就马上给他换了一双新的。
在许丽珍眼里,兄弟俩就是长不大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他们。许丽珍的儿媳妇常常看见,婆婆把肉一一夹到兄弟俩的碗里,自己却只吃点蔬菜。婆婆还会变着花样为他们准备早饭,小笼包、馒头、面条……常常一周不重样,而她自己的早餐,往往简单地吃点泡饭就打发了。前不久,老大爱上了吃泡面,许丽珍又特意为他囤了几箱不同口味的泡面。
虽然兄弟俩有智力障碍,但许丽珍一点都不嫌弃他们。她也不在乎外人的眼光,走到哪带到哪。兄弟俩也很依赖许丽珍,尤其是老大,非常黏人,许丽珍生病住院了,他都要跟着去。
不仅如此,许丽珍还带着兄弟俩参加红白喜事,吃酒席。“一开始我也不好意思带着他们去,怕他们闹事。但他们特别听话,现在谁家请吃饭,都会给他们留两个位置。”一头利落短发、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的许丽珍,说起这事便乐了,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东西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易丽雅曾和他们一起吃过酒席。“两兄弟吃饭非常得体,不会站起来夹菜,吃剩的骨头也会整齐地堆在一起。”易丽雅说。
许丽珍善待兄弟俩,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亲人。兄弟俩年轻时家里穷,身上落下了不少毛病。许丽珍有个亲戚在上海,得知情况后,特意买来中药,让他们调理身体。
爱心茶铺一直开了20年
心存善念,终行善事。除了照顾智障兄弟,许丽珍还在当地的菜市场租了一间屋,开设爱心茶铺。这个茶铺一晃也开了20年,还成了附近老人休闲的好去处。
爱心茶铺面积不大,10多平方米,里面放着3张桌子、几十条塑料凳、十几把热水壶。虽然看上去有些陈旧,却样样干净。时不时有茶客从对面市场过来,捧着茶杯,熟门熟路地拿起热水壶倒水。也有茶客离开时会掏出1元钱作为茶水钱……
“丽珍奶奶,热水壶放这了,谢谢你啊!”入夏以来,外地务工人员王师傅辗转多个市场卖葡萄,但他最喜欢来许丽珍所在的市场。“她的茶铺可以免费喝水,喝多了最多也就象征性地给1块钱。”王师傅说。
在市场周边工作的环卫工人、值勤人员也爱来这个茶铺。夏天,可以进来喝口水,去去暑气;冬天,可以进来添点水,暖暖身子。“她从不计较得失,茶铺都是在亏本经营。”在市场管理车辆的汪柏友扯着嗓门说。
茶铺在很多老人心中不仅只是个喝茶的地方,更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常年爱捧着一只保温杯的朱胜顺退休后就成了茶铺的常客。来往茶铺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像朱胜顺这样的老人。他们每天一早准时来这家爱心茶铺,然后找一个自己熟悉的位置坐下,和好友一起下棋、聊天。口干舌燥时,就自己动手倒杯水,毫无拘谨之态。
“无论是照顾两兄弟,还是开设爱心茶铺,在我看来都是小事,不值得夸。这两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做不动为止。”许丽珍说。
作者:记者 诸丹萍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