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帮家长补上“父范母仪”这堂课

教育专家呼吁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2020-06-19 07:5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没有一个家长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但光期望是没用的,需要家长自己有教育孩子的能力。然而,现实情形并不容乐观,很多家长不重视、不愿意或者没地方进行相关理念或能力的学习,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推一把,帮助家长补上这块“短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洪玲建议父母“持证上岗”,为解开这道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我市的实践,也为推动这方面工作提供了经验。


                                                                           充电上岗。 高晓建 作

“持证上岗”拥护者多

关于家长“持证上岗”的话题,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提交相关提案,当年便引发了舆论热议。今年旧话重提,再次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可见当前社会对此的关切程度。

在许洪玲的提案中,她建议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学生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

许洪玲的建议引起很多家长共鸣。“如今这个年代,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当父母也不能例外。”绍兴市稽山中学周老师说,“持证上岗”可以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减少“只管生不管养”的现象。

“如果有这样的培训考试,我一定会参与。”柯桥的一位陈姓家长说,她小时候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可母亲只关心她的学习成绩,其他关爱很少,“孩子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希望女儿能受到更全面的教育。”陈女士说。

“不仅是父母要考试,祖辈也需要进行培训学习,因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跟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张建平说。他告诉记者,早在20年前,他便开始呼吁父母“持证上岗”,但由于执行难度太大,迟迟无法推广开来。

不过,也有家长提出要注重培训效果。金先生认为,“持证上岗”虽然可行,但要注意培训质量,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很容易成为走过场。

柯桥区福全街道尹家坂幼儿园园长王丽认为,家庭教育的难度主要在于父母自身是否有这个意识,能否去主动学习。因此,在推动过程中,首先要转变父母的意识,让他们真正重视起家庭教育来。

绍兴起步早步子实

事实上,所谓家长“持证上岗”只是个通俗的说法。严格意义上讲,是让家庭教育培训走向常态化、专业化,让家长的教养义务从道德呼吁转向更实质的社会或法律责任。

我市数年前就开始了探索和实践。

2016年起,市妇联、市教体局联合开展示范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将此作为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主要阵地。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已成功创建家长学校,其中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16所,省级7所。

“根据要求,家长学校每年都要对学生家长进行一到两次集中培训,平日里,老师还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平台,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绍兴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说,“父范学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实践。

2017年9月,柯桥区实验小学开办首期“父范学堂”,效果非常好,但只面向该校的学生家长。半年后,柯桥区社区学院也开办起“父范学堂”,培训对象扩大到全区学生家长。3年来,“父范学堂”共培训爸爸3000余人。柯桥区实验小学近日还被全国妇联、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除了线下教学,我市还积极推动家庭教育“触网”。2018年9月,“绍兴市网上家长学校”正式上线,以家庭教育问题为切入点,邀请绍兴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视频授课,共针对26个问题录制了26堂课公益课,点击量达135万次。

为了提高授课效果,今年,绍兴市网上家长学校进一步升级,不仅在课堂内容、师资队伍上进行扩展,还引入了直播功能。5月27日,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打造的“绍兴网上家长学堂”全面开播,首场公益直播课在线收看人数便突破55.8万人次,评论近8.3万条。

这些年,绍兴在家庭教育领域的探索远不止于此。2018年起,绍兴市启动“百场家教进百镇”公益讲座,提升农村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率;去年5月,柯桥区启动“0~6岁儿童心身健康养成计划”,通过24堂免费公益培训课程,让家长了解儿童身体和心理成长变化……

今年6月1日,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妇联、团市委共同打造的“婚姻家庭网上学校”开学。今后,父母离婚要争夺抚养权,必须先完成线上课程和测试,所得成绩将作为家事审判法官裁量抚养权、探视权的参考依据。此外,民政部门也将在该平台上增加“结婚入门考”,引导男女双方在登记结婚前学习相关知识,从源头上防范减少家事纠纷。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更关键的是要组建一支专业师资队伍。“早在20多年前,绍兴便组建了一支家庭教育讲师队伍,每3年进行一次选拔,且每年都会组织骨干参加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培训,提升队伍的教学水平。”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绍兴家庭教育讲师团已有53位专业讲师,其中9位取得了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称号。

家庭教育更需专业化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群众期盼还有相当距离。

“虽然绍兴各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家长学校,但实际培训大多是蜻蜓点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够系统深入。”柯桥区社区学院院长周立军说。

省家庭教育讲师张建平对此也有相同体会。他从2002年开始从事家庭教育宣讲工作,在全省已讲了460多堂课,走进了210多个村庄。在他看来,绍兴的家庭教育工作仍旧没有形成体系,存在培训平台少、师资队伍弱、授课内容碎片化等问题。

“不只是绍兴,全国都有这个问题。”张建平说,中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专业人才培养,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由于没有严格的门槛,社会上家庭教育市场略显混乱,很多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上了几堂课就自称为专家到处讲课,很容易误导家长。

张建平建议,高校应该增设家庭教育专业,或在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家庭教育学科,系统化、专业化地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教材、方法等指导。

除了学科建设外,政府也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家庭教育工作队伍职业化。“心理学有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也可以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位,这就需要政府搭建一套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选拔、认证、管理机制。”一位热心家庭教育事业的人士建议,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持续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和财政投入,协调好学校、社会各方资源,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为实现家长‘持证上岗’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记者 杜珊珊 边锦祥 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