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位 近日,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反馈各地夏粮及早稻数据结果。数据显示,2019年绍兴市冬小麦播种面积为10.51万亩,与2018年相比,下降0.32%;总产为2.9万吨,下降0.7%;亩产279.2公斤,下降0.38%。2019年绍兴早稻播种面积为24.48万亩,增长4.2%;总产为10.87万吨,下降1.0%;亩产444公斤,下降5.0%。
最近正是晚稻收割的季节,绍兴市晚稻实割实测工作正在进行,日前,本报记者跟随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农业农村调查处工作人员走进田头,看看调查员是如何测产的。
■专家解读
如何测“粮”?卫星遥感+实地监测
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农业农村调查处负责人吴啸滇:这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今年,我市的粮食产量调查监测工作从绍兴市统计局移交给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开展,粮食种植面积调查采用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卫星遥感测量与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测量全市农作物种植用地面积及主要粮食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无人机、遥感野外调查移动终端(高精度PDA)对抽中样本村及样方进行精细化监测;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调查采用实割实测与抽中样本村农户直接填报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的数据则由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组成。
今年早稻亩产下降5.0%,什么原因?
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农业农村调查处负责人吴啸滇:2019年我市早稻亩产444公斤,下降5.0%。导致早稻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整体偏差,拔节抽穗期间遭遇持续降雨,不利于早稻扬花授粉,局部地区稻穗结实率明显降低;灌浆期间气温偏低且连续降雨,不利于早稻灌浆成熟,还造成品质下降。
■相关链接
绍兴有耕地286.8万亩,其中水田185.4万亩,旱地77.5万亩,山林690万亩,水面111.5万亩,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2018年绍兴粮食生产保持平稳,播种面积179.5万亩,总产量77.6万吨,评选出越乡好稻米品牌5个。我市还连续多年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
绍兴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玉米、豆类、薯类及其他杂粮等。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产量占87%;其次为大小麦,占9%;其余依次为甘薯、玉米、大豆、马铃薯,蚕豆、豌豆有一定产量,高粱、荞麦只有零星种植。
前期准备
准备工具:往年,传统的调查方式是使用纸质报表、入户登记和皮尺测量,而今年升级为卫星遥感观测、无人机现场测量、PDA实地登记,测产的时候,这些“黑科技”都要用上啦。记者现场看到,PDA外观像一块平板电脑,调查员随身携带,用它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定位、拍照、识别转换,确保粮食监测数量客观公正,全覆盖,可追溯。
当然了,除了“黑科技”PDA以外,还要准备好割稻的镰刀、样本袋、脱粒机、测水分仪、测规。
踏田估产:在晚稻成熟前,调查队员们就要去监测点的田里进行踏田估产,今年从全市六个区、县(市)共抽取了75个单季晚稻监测点。其中越城区有9个。10月上旬,记者跟随调查队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越城区孙端镇红鲍村,和村干部、辅助调查员,以及承包农户一起进行踏田估产工作。
这个监测点一共有3个样方,样方内的所有地块由省里统一确定编号,种植晚稻的地块早已通过PDA上报确认,现在要做的是把所有种植稻谷的自然地块逐步估产并填报到PDA中。
抽选田块
在踏田估产的基础上,以预估亩产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顺序排队,面积累计,用半距起点等距抽样或随机起点等距方法抽选调查地块。
实割实测
选好点位:到了单季晚稻收割前两天,承包农户通知辅助调查员。10月25日,记者和调查队的业务人员一起再次来到红鲍村。到了样本田里,按照PDA内选定的三个点,抽取3个小样本,准备对3个实测小样本分别割取一个圆洞。
测框割稻: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就是割稻,先在选好的割稻点位割出一小块可以站立的地方,然后放入测框,测框要放平固定,然后插入测框,转动测框上的杆子,杆子碰到的稻谷都要齐根割下,先中心后外围,严格分清测框内外作物;要轻收轻放,随割随捆,不能混淆、掉粒,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割完以后放入样本袋,详细登记相关信息,以备查考。严格保护样本:按田块分别保管。
脱粒扬晒:在一块宽阔干净的水泥地上,准备好脱粒机,取出稻谷开始脱粒。脱粒结束也要仔细检查机器内是否有遗留谷粒,要做到“颗粒归仓”。再进行过筛及除杂后,在晴朗的天气里将稻谷分开进行晾晒。
称重测水:样本谷扬晒后,对每一实测地块的样本分别测水杂和过秤,以测定每一地块的样本毛重。过秤一定要准,否则直接影响产量的推算。样本谷称重和测水杂必须同时进行,否则会影响净重计算。
填报数据:使用PDA填报样本田块的晚稻产量、水分等数据,样本袋至少保存3个月备查。这样一系列流程下来,一个监测点的实割实测就结束了。接下来把各个监测点的数据汇总上报,通过层层验收和反馈核实,最终得到晚稻单产的数据。
作者:记者 陈烁 文/摄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