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根据《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国家对成品油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对成品油的批发、零售、运输、储存都有明确规定。然而,我市地下“黑加油站点”层出不穷,均以销售柴油为主,黑色交易的柴油从何而来?如此交易会带来哪些风险?如何斩断背后黑色利益链条?连日来,绍兴晚报“民情观察室”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场查获流动加油车
新闻事件
流动加油车很活跃
17日晚上7点多,记者跟随上虞区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整治小组,来到G15高速滨海新城北出口附近一道路边,那里停着一辆台州牌照的油罐车。见执法人员到来,司机张某赶忙驾车准备逃离,但被及时拦下。这辆油罐车装满柴油,油罐正下方安装了一台加油机、一把油枪,加油机屏幕上显示柴油售价每升5.4元,比正规加油站便宜近1元。
面对执法人员,张某矢口否认“在销售柴油”,称自己只是路过此地。然而,在驾驶室内,执法人员翻出了一本收据,上面记录着一笔笔柴油交易记录。其实,执法人员事先已对这辆油罐车进行了跟踪,拍下了其在上虞当地多处路口给其他货车加油的场景。
“这是一辆典型的路边流动加油车。”上虞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支天说。类似的流动加油车在我市各地存在,十分活跃。据了解,在诸暨次坞镇十店线一带,经常有一辆改装的白色集装箱车给货车加油,加完后马上开走。在柯桥区裕民路上也有一辆经改装的货车,里面装着破旧的油罐和一把油枪,给其他车辆加油,操作简便。
经调查得知,流动加油车主要活跃在高速公路出口、国(省)道路边、物流园区等场所,这些地段货车来往频繁,交易能快速完成。同时,流动加油车价格低廉,“优惠”幅度每升0.8-1.5元不等,吸引着贪图便宜的货车司机争先恐后赶来。“我们长期跑运输,哪里便宜就到哪里加油。我们需要加油,一个电话打过去,流动加油车就会开过来。”一位货车司机告诉记者,毕竟是见不得阳光的生意,加油基本上在清晨和夜间进行,对油品安全也多少会有些担心。
“地下加油点”花样繁多
与流动加油车在路口明目张胆招揽生意不同,固定的“地下加油点”相对隐蔽。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地下加油点”活动猖獗,且花样繁多。
在位于诸暨的沪昆高速次坞出口附近,沿途店铺密集,有不少店家在销售柴油。在一家小店门口,写着“尿素”两字,但里面摆放着一台加油机,上面显示容积、金额和单价,其销售的柴油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我们这里长期提供柴油,油从江苏等地弄来,品质没问题,但没有发票和收据。”店内加油人员说。
柯桥区马鞍镇新围村一居民大院也是一处“地下加油点”。大院的墙头悬挂了一只白色塑料油桶,没有其他任何标志。走进大院,雨棚里摆放了大量的油桶,有些油桶装满柴油。据了解,类似“地下加油点”,大多分布在农村,一般规模不大。
相比之下,一些偏僻山坳里,则隐藏着大型“地下加油点”,当地村民称之为“黑油库”。柯桥区夏履镇中墅村中村自然村群山环抱,在一处寂静的小路边,安装着5只大型储油罐。附近村民说,每天有大货车前来加油,这个自建“油库”已存在多年;这里发生过柴油渗漏现象,污染了周边良田和河道,村民向有关部门举报后,这里关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开业了。
记者发现,这类大型自建“黑油库”平时大门紧闭,只有熟悉的人来加油才会开门,经营人员对陌生人和车辆高度警惕。
柯桥区查获的非法储油点
新闻调查
黑色交易的柴油
有三大来源
“黑加油站点”的柴油价格低廉,对货车司机诱惑力大,导致黑色交易泛滥。那么,这些低价柴油从何而来呢?记者调查发现,“黑加油站点”的柴油来源主要有三大渠道。
“走私油是主要来源。”黄先生在绍兴从事成品油销售二十多年,对行业内幕了如指掌,“这些走私油来自境外,通过层层转运到绍兴,一部分运到‘黑油库’再进行分销,还有一部分直接在高速出口转运到其他油罐车内。我省近年来查处的走私油案件不少。
一些化工原料、轻质循环油等经过调制,摇身一变也成了车用柴油。业内人士透露,这类“调和油”在成品油非法交易市场中占有较大比例。一些货车司机贪图便宜,并不关心柴油品质,劣质油成了黑色交易市场的“香饽饽”。
货车司机私下交易柴油也是来源之一。柯桥区马鞍镇前进闸村某固定加油点经营者倪某透露,一些运输企业每月给司机提供固定的柴油数量,有些司机驾驶技术好,将省下来的油卖掉。“我们从货车司机那里回收后,再转卖掉,赚点差价。每天能卖出几十斤柴油,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斤。”倪某告诉记者,但这些油到底是不是货车司机节省下来的,自己也并不清楚,比如有些货车司机其实是“油耗子”,他们为了获取不义之财,从公司的货车油箱内吸出柴油,再转卖掉。
“黑加油站点”
暗藏多重风险
“黑加油站点”生意火爆,给正规加油站带来直接冲击,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给国家税收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这一黑色交易长期存在,还暗藏着多重风险。
柯桥区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士说,“黑加油站点”销售的柴油来路不明,且一些经营者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会掺杂劣质油,导致油品质量不稳定、杂质多,长期使用对汽车发动机会造成损害,也会让汽车尾气排放无法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造成环境污染。
“‘黑加油站点’存在多重安全隐患。”中国石化绍兴分公司有关人士说,流动加油车不少由厢式货车改装而成,无法达到储存运输标准,安全设施不完善,实际上成了“流动炸弹”;省内已发生多起改装油罐车爆炸事故。一些大型自建“黑油库”未办理储存运输相关手续,其防泄漏和防腐蚀措施往往不到位,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等方面都明显不足,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躲藏在住宅生活区的“黑加油站点”,也像一颗“定时炸弹”,对周边来说安全隐患极大。
此外,“黑加油站点”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其自身安全也面临风险。
新闻观察
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眼下,成品油黑色交易较为猖獗,但监管上存在不少难度。柯桥区商务局副局长徐建会说,按照有关规定,成品油销售的经营者应该在市场监管部门取得营业执照,还需要在商务部门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即一照一证。目前,商务部门对正规加油站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监管,但一些流动加油车涉嫌非法经营,则需要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打击查处。
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大队长董根生说,“黑加油站点”流动性强,难以逮到现行;同时存在取证难的问题,例如,有人被查后辩称柴油是仓储自用,并非用于交易。
针对这一现象,近期我市的柯桥、上虞和诸暨等地纷纷成立由市场监管、公安、交通、商务等部门组成的“黑加油站点”打击整治联合行动小组,集中对无证照经营、非法储存销售成品油、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油品等行为进行整治。截至目前,柯桥区共取缔涉嫌非法加油点、加油车11处,查封储、销油窝点6处、储油罐11个。
业内人士说,此次临时性打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成品油黑色交易违法成本低,容易死灰复燃,要彻底斩断黑色利益链条,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非法流动加油车的监管,加强税务监管,开设举报机制,实现常态化巡查,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保持高压态势。同时,成品油使用者应自觉购买来源正规、符合国家标准的油品,共同为净化成品油市场而努力。
采访时,各地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待此次集中整治结束后,他们会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辖区成品油市场秩序。
作者:本报记者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