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柯桥区福全镇大生村有一位胸口以下失去知觉,生活起居要靠年迈母亲照料的高位截瘫残疾人,他不仅没有在病床上怨天尤人,反而耗时数年潜心研究,发明了第三代“残疾人运动型电动轮椅车”,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但他并不满足现状,目前他已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了第四代“残疾人运动型电动轮椅车”研发工作。
今天手机记者在村干部的指引下,终于见到了这位自强不息的发明人,他叫劳红民,今年45岁。
劳红民说:“我原来是一名机械技工,在37岁那年,在一次高空作业时,一不小心从5米多高的钢棚上坠落,运动神经受损,从此胸部以下肢体没有了力气。经过4年的刻苦训练,左手食指终于有了一点点力量,我就凭着这个手指头学会了上网,敲开了通向外面的世界,为我查阅资料、采购材料、朋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在劳红民的陪同下,手机记者来到了一个正在装修的现场。“这间房子是我两个月前刚租下来的,使用面积约150平方米,打算作为残疾人运动型电动轮椅车的‘私人定制’生产车间。”
“因为残疾人身体状况千差万别,导致了社会上销售的残疾车不能满足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所以我要为残疾人‘私人定制’电动轮椅车,尽量满足残疾朋友的各种要求。” 劳红民继续说:“你看我的车,因我的手指无力,很难控制刹车和变速手柄,我就在刹车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刹车液压助力器;在变速手柄上增加了一个塑料托架,利用手腕的转动带动托架转动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还在前面安装了一个手机支架用来导航、听音乐和定位等。”
接着劳红民为在场人员展现了第三代“残疾人运动型电动轮椅车”风采:左转、右转、倒车、前进、刹车、灯光、加速……功能俱全,动静自如。
“我打算在第四代‘残疾人运动型电动轮椅车’上实现座椅前后和高度能电动调节;踏板可以电动升降;空间再略微放宽;装一个能折叠的蓬顶用来遮阳挡雨……”劳红民满怀信心地向手机记者介绍着。
作者:手机记者 杨春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