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炼剑桥位于上虞东关联星村炼塘朱家溇西侧的古道上,又名“御架桥”。是后人为纪念越王句践在此地铸剑而建,是见证句践铸剑的又一处遗址。
该桥为南北向3孔石梁桥,全长28.60米,宽1.55—1.90米,原桥面有石栏,但现已无。南北置石台阶,每孔桥面铺置3块长条石,中间条石上阴刻“鍊劍橋”三字。桥墩用规整条石错缝干砌,宽2.5米,厚1.6米。此桥始建年代为南宋以前,康熙年间(1661—1722)重建,现桥北有座庙。
炼塘,位于上虞东关境内104国道边,北依山丘,南傍运河,这个规模不算最大的自然村,却至少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据《绍兴府志》记载,越王勾践曾在地铸剑。
相传,越王句践忍辱从吴国回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卧薪尝胆、集粮聚兵、铸剑备械。选择于此地铸剑,是因为有炼剑和工匠洗澡用的、面积达20亩的大水塘,故称此地为炼塘。塘中间有个古坟堡,其实全是碴石子,上面长着一棵几人不能合抱的千年古樟,树身曾多次遭雷击引起自燃,遍体鳞伤,黑洞洞的,破烂得不忍目睹,可枝叶仍十分茂盛,密不透光的浓荫足有两亩面积那般大,根基部成为鹅鸭栖息、嬉戏之地,被众人称为老鸭沙滩。可惜这些遗址都被特殊年代“改造”掉了,已毁之无迹。
所幸后人在此建造的炼剑桥尚存,它是炼塘遗存的历史见证。千年沧桑,风雪摧残,此桥“几经破损、几经修造”。《上虞县志》记载:(现存)此桥系康熙年间修造,已有300多年。桥虽十分苍老,却古韵犹存,是目前炼塘最负盛名的历史证据。此桥何以“一桥二名”?“御架桥”乃皇帝架设的桥,系民间称呼;“炼剑桥”,是炼剑需要建造的桥,为官方命名!
村中十字中心河将整个村子隔成4个聚居点。解放初,这4个居住点分别世居着4个不同姓的村民,即 袁、蒋、郑、严四姓,互不兼居掺住,界线十分清晰。据村史志载:越王铸剑完毕出战吴国时,委派4名监护卫士留守军工要地,这4个姓的村民就是当年这4位卫士的后裔。
作者:手机记者 老陈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