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代曹娥”!上虞一女大学生带着高位截瘫的妈妈一起出嫁

2017-03-22 17:09

来源:绍兴网

核心提示:

3年前,妈妈干活时不慎坠落,高位截瘫。大学毕业的她,毅然放弃工作,回到妈妈身边,当起“全职保姆”。面对感情,她异常坚定:“娶我可以,但得带上我妈,我不能扔下她”。前些天,这个孝顺女孩出嫁了,且她兑现了诺言,带上妈妈一起出嫁了。

孝女曹娥的故事,在虞舜大地流传千年。如今,这一“当代曹娥”故事在上虞传开。今天(3月22日),记者赶赴上虞,走进“当代曹娥”的内心世界,倾听她孝顺背后的故事,感受淳朴的人间真情。

和婆婆一起接受记者采访

爸爸“早走了”,她说不能没了妈妈

上虞区下管镇芦山村,一个海拔400多米的山村。1989年,张兴莉出生在这里,她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

2007年,爸爸因癌症不幸离世。那时,张兴莉和弟弟都在念高中。面对爸爸猝然离世,看着伤心欲绝的妈妈,张兴莉当时想放弃学业,早点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

不过,她的这一念头很快被妈妈否决,妈妈坚决要求她继续读书,而且要上大学,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或许是受爸爸突然离去的打击,次年的高考,张兴莉发挥并不理想,后来她上了杭州一所大专院校。

安慰妈妈

大学毕业后,张兴莉回到上虞,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虽然收入不多,但十分享受城里的日子。

然而,幸福总是那么短暂。 2014年4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张兴莉突然接到亲戚电话,说她妈妈从树上摔下来了,掉入10多米深的沟里,凶多吉少,让她快点赶到上虞人民医院。

马不停蹄,张兴莉赶到医院,医生说妈妈颈椎严重受伤,必须动手术,但手术风险很大,得她签字才行。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张兴莉眼泪吧嗒吧嗒地掉,手不停地哆嗦,不敢贸然下笔。眼含泪水,张兴莉带上医院拍的片子,连夜赶往上海大医院咨询,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必须马上动手术。

焦急之后是冷静,张兴莉果断让医院请来了杭州的骨科专家,给妈妈动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妈妈的命是保住了,但她再也站不起来了。

给妈妈翻身

动手术那会儿,张兴莉和弟弟俩一直守在妈妈的身旁,鼓励妈妈重新站起来。然而,没过多久,或许是家庭的重压,或许是其他原因,弟弟突然不辞而别。这一走,已近三年了。

弟弟突然离家出走,肩膀瘦弱的张兴莉并没有退缩,她辞掉了城里的工作,把妈妈接到山里的家里,全心全意照顾妈妈。“爸爸‘早走了’,我不能没有妈妈,她给了我生命,我一定要留下来照顾好她。” 张兴莉泪眼婆娑。

“都是我,连累了女儿,让她放弃了许多,失去了许多。”

面对高位截瘫的妈妈,张兴莉说:“照顾并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精心护理,且有着繁琐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妈妈每天活得更舒心、更开心。”

三年下来,张兴莉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法”。翻身,平均每隔2小时一次,深夜也不例外,有时妈妈身上痒了,翻身的频率更高。3年来,妈妈从没有长过褥疮。擦身,早晚各一次,这不仅能保持身体干净,还能缓解疼痛。按摩,随时按摩手、腹部等,防止肌肉萎缩。在饮食方面,张兴莉也专门烹制软食物,一口一口喂给妈妈吃。

给妈妈翻身

由于悉心照料,妈妈除了不能站起来,在交流方面没有任何障碍。正因此,母女俩每天有说有笑。张兴莉也会寻找一些话题说给妈妈听,在她看来,心理开导也至关重要。

全天候的照顾,是枯燥乏味的。3年来,张兴莉没有离开过妈妈半步。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政府的低保,靠着这1000元左右,母女俩省吃俭用,相依为命。

有时累得病倒了,张兴莉会偷偷躲在角落掉眼泪,但她在妈妈面前始终面带笑容。其实,她多希望有个男人的肩膀能靠一下,毕竟每个青春少女心中驻着一个白马王子。但张兴莉不敢去想,因为妈妈是个坎儿。曾经有很多人给她介绍男孩,有几个男孩说可以帮她找保姆照顾她妈妈,他们可以一起过二人世界,但都被她一口回绝。

“娶我可以,但得带上我妈,我不能扔下她。”从辞职回家那天起,张兴莉就暗暗下了决心。如果缘分中没有这样的“白马王子”,她宁愿孑然一身守在妈妈身边。

如今已随女儿嫁到上虞区永和镇朱巷村的张光芬躺在床上起色不错。“没有女儿,我可能已经……都是我,连累了女儿,让她放弃了许多,失去了许多。”面对记者,豆大的泪珠从张光芬眼角滚落而下,充满内疚、自责。

结婚照

公公婆婆上门,邀请张妈妈一起“出嫁”

对张兴莉一家了如指掌的是上虞区下管镇芦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吉权。三年来,村里积极为张兴莉家争取了三个低保名额。每逢上面有来村里慰问困难户的,村里总是往张兴莉家带。

除了生计问题,张吉权还为张兴莉的个人问题操心。“一个大姑娘,独自一人把妈妈照顾得那么好,挺不容易的。”张吉权说,但她又把“带着母亲一起嫁”作为相亲条件,大多数男孩都会退缩。

给妈妈翻身

去年8月份,张吉权听妻子说,她娘家有个亲戚的孩子朱龙标还没有成家,人品不错,是个厨师,很能干。最初,朱龙标和张兴莉在微信上聊天,一来二去,两人渐生情愫。

去年中秋节,朱龙标第一次来到张兴莉家。由于是厨师,他买了很多菜,在张兴莉家忙活起来,烧了一桌好菜。不过,看着张兴莉细心照顾她母亲,朱龙标感动不已。在他内心深处,他坚定了要跟张兴莉在一起、一同照顾她妈妈的念头。此后,朱龙标隔三差五买菜去张兴莉家,俨然成了一家人。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做父母的工作,希望父母和他一起接纳这对母女。

“几番接触下来,我们也认可小张(张兴莉)是个懂事孝顺的女孩子,人品没得说,身边很难找到。”朱龙标的母亲朱杏君说。在她看来,儿媳妇把行动不便的母亲一起“嫁”过来,这并不是负担,这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

陪妈妈交谈

尽管张兴莉答应跟朱龙标在一起,但出嫁还是要考虑考虑,因为她无法劝说妈妈一起走。这时,朱杏君和丈夫一同来到张兴莉的家里,邀请她妈妈一起下山,“嫁”到他们家里。“不要有顾虑,开心生活过好每一天,我们是一家人。”朱杏君说。

这一次,张光芬感动了,当即点头。3月10日,张兴莉和朱龙标举行了婚礼。一同出嫁的,还有她高位截瘫的妈妈。这场普通而又特别的婚礼,让安静的朱巷村顿时沸腾了。村民被真情真爱感动,赞不绝口。

新闻多一点:

曹娥(公元130-143)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5月22日也投江,5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作者:记者 王晓宏 雷彦平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