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回家了,庆祝一下
2月20日凌晨,山东德州的李燕和她老公乘坐飞机,赶到诸暨市浣东街道泰和村,与分离了38年的爸爸妈妈团聚。此时,在泰和村村口,一条“欢迎诸暨女儿回家”的横幅,在寒冷的深夜里,尤其温馨感动。
“爸爸妈妈……”再普通不过的一声称呼,李燕等了38年,她与母亲相拥而泣,所有的思念、煎熬和痛苦,顿时烟消云散。是的,血溶于水,亲情血脉相连,永不割舍。
十年寻亲路
一家人团聚
今年38岁的李燕,目前生活在山东德州。她说,在她10多岁的时候,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经常有孩子说“你是抱养来的”。是真是假,李燕将信将疑,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加好奇。最终,父母告诉她,她的确是抱养来的,且她出生在诸暨。
一家人庆祝
不过,那时李燕家经济条件并不好,没有能力到诸暨来寻找亲生父母。随着日子好转,李燕寻找父母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踏上了漫漫寻亲路。这十年来,她一次又一次地赶到诸暨寻亲。每次来诸暨,她都是满载希望而来,但却失望而归。在诸暨枫桥等地,李燕一个村挨一个村地打听,仍无消息。
喜极而泣,这是幸福的泪水
“起初是跟我老公一起来,后来认识了一些寻亲朋友,队伍越来越庞大,不过都没有好的消息。”李燕说。尽管如此,她始终没有放弃。她坚信,千里寻亲,只为寻根,这一辈子,一定要找到父母,想亲口叫一声“爸妈”。
背部的胎记
今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李燕通过“诸暨市店口镇义工协会”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诸暨有场寻亲大会,她再次和其他寻亲伙伴一起结伴来到诸暨。
“李燕和这位大妈好像啊!”在当天的寻亲现场,诸暨市店口镇义工协会和手拉手团队的几位义工见到李燕后激动地说。大妈一旁,还站着她的老伴郑大伯,他们是浣东街道泰和村人,前来寻找失散了38年的女儿。
“真的很像,真的很像!”大家惊讶地发现,李燕的耳朵跟郑大伯的耳朵居然长得非常像。“我女儿是农历四月初八生的,背部有个胎记。”当着大家的面,郑大伯提供了更多信息。这时,李燕顿时激动起来,她背部也有个胎记,自己出生日期也是四月初八。
眼见希望就在眼前,李燕与郑大伯家人马上赶去做了DNA鉴定。没多久,DNA鉴定结果出来了: 李燕与郑家人存在血缘关系。
得知结果后,李燕马不停蹄再次来到诸暨,与朝思暮想的父母见面。
幸福的泪水
见着爸妈了,与家人团聚了,这些天,来到诸暨的李燕享受了家的温馨,但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不时泪水涟涟,这是幸福的泪水。
李燕的哥哥郑斌说,他兄妹一共三个,李燕是小妹妹,出生于1979年。刚出生没几个月,因条件所迫,父母把小妹妹放在附近的一座桥头,后被抱养走。其实,这38年来,父母一直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妹妹,都想知道她的下落,但并不清楚她在哪儿。以前也去打听过一些老人,有的老人已过世,有的老人不愿说。
李燕能圆寻亲梦,得益于诸暨市店口镇义工协会和手拉手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据了解,店口镇义工协会和手拉手团队经常会在各地发放宣传资料,收集失散亲人的相关资料,并建了寻亲微信群,帮助那些失散多年的寻亲者圆梦。
作者:记者王晓宏 通讯员何君平/文 通讯员何君平/摄 编辑:雷彦平